范文网 总结报告 【《绍兴日报》:在传承义化中做强产业】 传承反哺之义(集锦)

【《绍兴日报》:在传承义化中做强产业】 传承反哺之义(集锦)

【《绍兴日报》:在传承义化中做强产业】 传承反哺之义绍兴古称会稽,是一座贯穿中华历史文化精髓的城市,作为浙江历史文化中心和经济强市,绍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县域经济发达,报业市场的发展也由此分割成块。绍兴日报。

【《绍兴日报》:在传承义化中做强产业】 传承反哺之义

  绍兴古称会稽,是一座贯穿中华历史文化精髓的城市,作为浙江历史文化中心和经济强市,绍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县域经济发达,报业市场的发展也由此分割成块。绍兴日报社就从市政府所在的越城区出发,搭建出三报一网一杂志的传媒集团架构。
  报业发展环境
  绍兴市紧邻杭州湾,处在杭州与宁波之间,地理位置优越。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782.74亿元,经济总量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9位,浙江省第4位。单从经济总量角度看,绍兴市的报业运行有良好基础,但当地报纸广告收入却并没有与经济总量的高位相对应。据当地报人介绍,绍兴的经济结构为外向型,占经济总量的65%,而纺织业又占到经济比重的60%以上,市场大都在外地,在绍兴几乎无广告投放,因此经济总量与办报关联不大,通常的广告占GDP的比例在绍兴不适用。
  报业发展繁荣依托城市人口和商业经济,绍兴市2010年末常住人口576万,但市区人口仅80万,城市人口密度不大,城区人口及面积位列浙江省备地市第10位和11位。主城区的人口规模制约了都市类报纸的发行,《绍兴晚报》和《天天商报》两张报纸的发行量20万份出头。而且绍兴市区商业不发达,缺少大商场,再加上靠近上海和杭州,本地消费被分流,这一特点制约了本地商业广告在报纸的投放,市区的商业广告投放甚至不如下面的县市诸暨、上虞。
  杭州的《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在市场扩张期曾经在绍兴竞争很激烈,当地报人回忆,当时这两张报纸订报折扣很多,让地市级报纸难以企及,但在绍兴铺了几年后,发行量稳固住了,而在广告方面吸纳又没什么进展,所以就没再深度进入。
  绍兴市下辖的5个县市1个区,每个县市都有自办媒体,其中3家县级报归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这几家县报每年广告收入2000万~3000万元,也分割了市场。在省级报纸和县市报上压下挤的环境下,绍兴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解刚认为,绍兴日报社发展的压力和难度非常大,做得很辛苦,但这几年来也很有成效,在只有一个区的情况下做成报业年销售1.7亿元,所以想在文化产业方面破局,从2008年开始就提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本刊记者来到绍兴的时候,绍兴日报社刚搬进新盖好的大楼,新大楼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投资3.2亿元,在规模上仅次于浙报集团的大楼。绍兴日报社这几年在浙江发展很快,2005年末报社国有净资产1.2亿,2011年发展到347亿,这还不包括新大楼增值,员工收入每年8%递增,建大楼没有贷款,全部是自有资金。赵解刚认为,报社建这两栋大楼几亿元投下去不吃力,主要得益于改革带来的发展。绍兴日报社从2006年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广告、发行、财务部分的改革获得了一些优惠政策,同时进行预算决算成本管理,以报为单位进行成本控制,几年来经营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服务地方中心工作
  《绍兴日报》1984年创刊,赵解刚提出,报社这几年重点抓了新闻舆论导向,三报一网贴近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加大分量做正面报道,侧重于2500年文化和绍兴风尚塑造,弘扬新时代绍兴精神,在全省新闻创新中走在前列。
  绍兴日报社总编辑鲁兰洲说,主题宣传是报社的重头戏,不仅是时政宣传,结合重大会议报道,《绍兴日报》从小切口深挖找亮点,采编人员从会议中找出好新闻素材,从党和政府文件中找好新闻,发现规律;另外还围绕地方中心工作进行主题宣传:1.最近绍兴开展大城市建设,以保护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古城为中心,老城不动,开发新城;2城市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添加新兴产业;3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
  《绍兴日报》2005年起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编委会每年设立10个品牌培训栏目,培育出浙江省名专栏“乡村穿行”。2007年报社开始建立首席记者制,培养优秀记者从业务通道获得待遇,推6个首席做标杆,带动年轻记者提升业务水平。总编辑鲁兰洲也尽可能参加报道实践,组织参加大型活动采访报道,率队采访写作,在地市报中组织大活动搞宣传,把新闻宣传与活动结合起来,2007年建军80周年,鲁兰洲带领三报一网小分队到建军主要纪念地采访,边采访边发稿,采写了“中国红色之旅”系列报道。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绍兴日报社提前策划,2007年10月三报一网推出征集有奖线索,大型系列报道“创业创新30年”做了一年,日报做百件风光盛事,晚报做百位风流人物,商报做百名风云越商,使绍兴453万人民共同关心,读者提供线索,被评为浙江新闻奖社会活动奖,2009年建国60周年,《绍兴日报》推出“见证共和国的辉煌”,上部写绍兴人在全国参与的重大建设项目,下部是绍兴人在绍兴重大历史事件、工程中,见证国家、绍兴重大变化。《绍兴日报》一系列主题报道产生了广泛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2010年《绍兴日报》编辑部设立了14个“新闻创新基地”,推动业务练兵,提升办报水平。
  两张市民报定位分工
  《绍兴晚报》1994年创刊,2000年,绍兴日报社兼并《轻纺城报》,改名《天天商报》于2001年推出,但报社内部也争议不断,该不该办,怎么办,有说合并到日报,有说办到下面县里,而且当时商报与晚报两张报纸定位不清。
  2005年报社抓三张报纸的定位,进行区分,党报庄重大气权威;晚报以民生文化为主,主打亲民牌;商报侧重消费,是工商消息为主的早报。2006年,报社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优化经营机制,推行“分报经营”,以报纸为单位,纸张、人员、经营分报核算,在三报试行“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经济责任制。2006年初,报社与三报签订协议,以目标考核为主线,集中管理,分级运作。三报的广告业务由报社相关经营公司代理。分报经营增强了各报集约经营意识,增强了采编与经营互动意识,活动策划不断。
  商报在分报经营后与晚报一样待遇,反而广告收入连年较快增长,虽然现在只有2000多万广告,但版面少、人少,相对来说投入少利润高。绍兴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绍兴晚报》《天天商报》执行总编祝诚认为,商报在绍兴还有空间,晚报也没那么脆弱,需要适度竞争。两张报纸收入是进报社口袋,让商报发展,激活内部竞争,不要争论,去试去做,回过头再看,总争论导致商报人没有积极性,人才流失。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