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世纪停电”背后_印度停电
对于北方这次大面积停电事件,大多数印度人都不以为然,好像司空见惯, 今年7月30~31日,印度连续两天发生大面积停电,东部和北部地区约20个邦相继出现电力瘫痪,全国6亿多人口陷入黑暗中。
因为没有波及孟买,我不禁暗自庆幸不必忍受爬楼和在黑暗中摸索的窘困。有感于这次“世纪大停电”,对印度的电力供应和电力设施,我不禁“有话要说”。
用电处处有危险
印度是个严重缺电的国家,各地轮流拉闸限电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不过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大城市孟买,很少出现断电情况,我在孟买生活的三年时间里,仅有过一次因为公寓地下室电线老化起火而停电半个月的记忆。不过这个城市的电力设施实在乏善可陈,电线老化、插销漏电、电力设备陈旧司空见惯。
今年6月21日,离我家不远处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总部7层大楼起火,造成至少11人受伤。事后我路过时,看见大楼的东侧被火舌烧黑,楼内的档案馆付之一炬,损失惨重。这次事故的原因就是因为楼内电线老化短路造成的起火。
孟买每年雨季长达3个多月,空气中过高的湿度对电力设备影响很大,电线老化也很快。一位朋友一天临出家门时,忽然闻到电线烧焦的味道,仔细检查后发现所有电器都处于关闭状态,墙壁上的插线板竟然冒出青烟,她赶紧找物业检修。在孟买,无论办公楼还是居民公寓,插线板漏电是经常的事,把电插头插进去时总会打出吓人的火花,几乎每个电器插头的金属爪都有黑色的烧痕。
我们的办公室设在9层,通向地面的安全通道又窄又小,邦政府总部大楼起火后,大家曾经专门讨论如何对付电线老化起火的问题,讨论中有人开玩笑地提议贮备一些降落伞。以便着火时可以跳窗逃生。
高昂电费遏制经济
据报道,印度这次停电的直接原因是北部的大干旱,由于降雨稀少,农民不得不开动电动水泵取井水灌溉庄稼,造成部分电网传输段崩溃。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断电”,暴露出印度的电供应能力实在糟糕。
早在2002年,印度就明确强调私营公司在电力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这样做虽然可以减轻国家负担、挖掘民间潜力,但副作用也不小:当私人部门主导电力时,他们只为利益而没有全局统筹观念。出现电网覆盖面积低、电费昂贵等弊端。
印度的电费确实比中国贵许多。这里没有统一电价,各邦各城市都有自己的规定。一般都采取阶梯式收取。我在孟买居住,一般情况下每月电费要100多元人民币,在4~6月需要常开空调,一个月电费高达400多元人民币,比国内贵许多。
孟买办公楼的电费普遍高于居民用电,尽管很少遇到拉闸限电的情况,但印度人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并不节约用电。许多商用楼只有中央空调,各楼层不能自行调节,不管天气冷热,空调一律劲吹,让人有身处寒冬腊月之感。万般无奈下,我只好用报纸把空调通风口堵上。
由于印度电力供应的私有化比重较高,私人电力公司不愿为农村供电,使广大乡村缺电情况十分严重。印度北方干旱炎热地区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一些农村连电灯都没有,更不用说电视了。几年前,一位英国记者采访了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一个村庄,发现村里只有少数富裕农民能用上电,每天最多也只能用三四个小时,大多数的村民晚上只能用马灯。
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农民必须依靠电力抽出地下水挽救快要成熟的粮食,买不起电的印度农民只能通过偷电来规避高昂的电价。印度的电网非技术性损失率超过32%,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5%,大部分损失主要是偷电造成的。
印度电力供应私有化已经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怪圈:私人电力公司不愿意扩大产能,而萎缩的国有电力公司则亏损严重,更无力来主导电价下调,刺激民间用电消费。
在城市里,很多企业、医院、办公场所和中产阶级家庭为防备经常性停电,都备有柴油发电机,而几亿生活在偏远农村的农民束手无策。没有充足的电力,印度无法维持每年8%以上的经济增长,高昂的电价已经成了印度经济决速发展的桎梏。
公共设施难以改善
印度北方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站的建设一直裹足不前。在建设电站方面,印度对外国投资态度冷淡,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带国字头的公司的投资意向,基本持否定态度。而印度自己又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电站和供电设施建设缓慢。与其他公共设施一样,水力发电站、变电站、高压输电网络的建设等都受制于买地难、拆迁难等“痼疾”。
印度土地实行私有化,要从私人手上买到一块土地是很困难的事,谈判时间一长,地主就有变卦风险。一家外国常驻印度的机构,曾在孟买的班卓尔区相中了一块土地,打算买下来建设永久机构。经过半年多艰难谈判,尽管卖方出价高得难以置信,双方还是达成共识。此后又经过无数麻烦的申请和办理手续,终于与联邦政府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行政长官们达成默契。就在即将签约之时,地主却变卦不卖了——这是祖父的遗产,不能“崽卖爷田不心疼”。其实是这半年土地价格暴涨的行情,让他起了“坐拥土地、待价而沽”之心。
印度的贫民窟举世闻名,规模正在无声蔓延。悄悄蚕食着城市。市政当局如果要进行电缆维修、架设高压线等,都会面临拆迁贫民窟问题。这些贫民窟主尽管处于社会底层,但手上握着让政客们害怕的“尚方宝剑”选票。在每一次大选或地方选举中,数目巨大的盆民窟选民都是任何政客不敢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早在1975年,当时的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小儿子桑贾伊以整顿城市面貌为由,强拆了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的贫民窟,约70万人被赶出城市,一些人被匆忙安置在没有水电的新住宅区,另一些人甚至无处安身。被强行迁出的穆斯林奋起反抗,造成了大规模流血事件和宗教冲突。此后,印度的政治家对拆迁格外谨慎,很少发生强拆事件。结果是印度的多数城市的市政建设几乎陷于停顿,道路破损、电力设施老化问题严重。
与“金砖”称号不符
印度的基础设施与其金砖国家的美誉完全不符。当你走在新德里通往斋普尔的道路上,看到马路上行人、汽车、摩托、牛都在半尺深的脏水中行走;当你乘上无车门、破旧不堪的城市火车,拥挤在像闷罐一样的车厢里从孟买南部开往卫星城塔那;当你因为经常性停电和慢得像蜗牛一样的上网速度郁闷时,你肯定会发出疑问,这就是金砖五国之一的印度吗?
印度人面对诸多不便似乎十分坦然,奋起改变现状的意愿不那么强烈。譬如对北方这次大面积停电事件,凡我问到的印度人都不以为然,好像司空见惯。印度官方也迟迟没有人出面向群众道歉。
印度的中产和富裕阶层似乎已经习惯于种种不便。各有对付的高招:为防止停电影响生活,许多人在家自备柴油机随时发电;面对糟糕的路况,富人们尽量选择高底盘的旅行车、越野车——遇到雨季马路积水,高底盘车不会淹到排气管。
我很好奇,这些富人们为何不去敦促当局建电站、修道路?一位印度朋友告诉我,多数印度富人喜欢“只扫门前雪”,只要自家干净整洁,哪管公其道路崎岖肮脏。再说他们出门就开车,下车不是回家就是进酒店去谈生意,很少留意马路上的事情。一次我和一商人聊天。他说自己出门都有专职司机开车,他只顾在车里听电话,很少注意路上的情况,对坑坑洼洼的略况几乎视而不见。
如果印度的上层社会有识之士都这样得过且过,面对落后都如此坦然,其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将很难得到改善,更难以承受经济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