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巧借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本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集锦)

巧借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本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集锦)

巧借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本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检测中常有这样的怪现象:课内阅读分析在老师反复讲解后扣分明显高于课外阅读,这是为什么呢?除去课内阅读分析试题较难的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课内分析题考察更细致、更具体,而学生。

巧借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本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在阅读检测中常有这样的怪现象:课内阅读分析在老师反复讲解后扣分明显高于课外阅读,这是为什么呢?除去课内阅读分析试题较难的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课内分析题考察更细致、更具体,而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还处在粗放型的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精细化阅读能力,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实现《国家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呢?或者说如何切实有效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呢?
  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涉及的内容、方法、技巧面广量大,我只是从描写角度切入,以求以点带面,易于实践。描写大量出现在记叙类文本中,绝大部分初中学生最喜欢这类文体,这也是初中阶段教学最主要的文体类型;加上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体中运用最多,在说明文中也时常出现,选择从描写角度切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是我总结出来的最佳的角度。
  初中生的直观感受仍旧明显强于他的理性认知能力和思考水平,这种身心发展特点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的,只有适合他们需要的、能够习得的阅读能力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他们对记叙类文本阅读兴趣浓厚,也很有成就感。而记叙类文本故事性强,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饱满,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除了记叙文,记叙类文本还囊括小说、戏剧和初中生要学习的大部分的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我在日常教学中侧重这类文本的精细化阅读,从描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本的语言、写法、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力。
  首先,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后,最感兴趣的文字部分是比喻、拟人、排比修辞句,要找出这些文字相对难度较低,小学阶段只要辨别这些修辞,中学阶段则要求能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学生一开始只能从文字表面理解修辞的效果,在具体课文个体语句中,经过多次练习后,能够从表现事物、人物特征角度进行赏析,进而对表情达意、内涵主旨有了深入的认识。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时,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其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句。在赏析语言时,学生一开始只会用“生动形象”四个字来解说。于是我问第四自然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组排比比喻句写出了花什么样的特征,学生稍作思考便能够七嘴八舌作答。然后我又问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与作者的心情相比有何异同,进而细化学生自己的阅读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除了口头作答外,更要让学生把自己和他人的思考的成果用自己的语言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做既能强化学生的认知,又能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养成表达精细的习惯,使他们说得容易,写得顺畅。
  其次,修饰性短语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找到的描写性成分。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这些偏正短语,可以让他们对事物的声、色、形、态、数量、大小、质地、性质、状态等有深刻的感受。这也是学生较易把握的,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这些短语成分,可以帮助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精细化。如《三颗枸杞豆》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我赶忙追上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地跳,练习本、铅笔、橡皮,从里边飞出来,撒了一路。我顾不得去捡,一股劲儿向前追去。大花蝴蝶飘飘荡荡落在一朵蒲公英上,我正想猛扑过去,忽然发现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的人影。
  一绺(liǔ)是一小束的意思,写出了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时的大小、形状,也暗写了树叶的稠密程度,冒冒失失写出了大花蝴蝶无意中出现又动作不太灵敏的状态,可以想见蝴蝶个头之大,不能随风轻盈飞翔;慌慌张张看出了蝴蝶受到惊吓的情形;咣咣当当从听觉角度既写出书包里东西多、撞击频繁,又写出“我”奔跑之疾;作者详写这些内容,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依恋,也显示出“我”无心学习的心理与缘由;“前边的草丛中有一个黑乎乎”写出人影的位置、数量、色彩,给人以突然出现的惊吓,这些词或短语在有意识地提出后学生通过思考、诵读、讨论几乎都解决了。这种类型的词或短语经过强化学生也能自己找出来。这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景物描写相对人物描写容易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句并进行赏析,而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赏析要困难一些。其中找出动作描写并理解其表达效果是最困难的。
  比如《孔乙己》是课内重点讲读篇目,学生缺乏时代背景知识,课堂上老师讲解很多,学生仍旧是一知半解,不能够把握住阅读的关键。但同类型的《范进中举》虽然存在语言阅读障碍,却并不影响到学生对范进个性的认知,这不仅是《范进中举》的主题没有《孔乙己》的深广含蓄的原因,更是因为后者的动作描写更精炼,与学生的认知程度不相适应,学生兴趣不浓。在两篇文章的外貌描写阅读中不存在明显的困难,《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的阅读理解偏差很明显。在教学05和08届学生时我以学生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两届学生对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入木三分:05届学生特意找来了一个草垫,自制了一件破烂肮脏的长衫,匍匐着走进“柜台”要一碗酒,全班同学看到这一幕时鸦雀无声,深深震撼,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被全体同学品评为最佳导演、最佳表演。同学点评也极其深刻:孔乙己至死都没放下并不被所有人认可的“读书人”的身份,至死不悟,被封建科举的毒害之深由此可见,而短衣帮和长衫帮的冷漠也显示无遗。11届学生由老师课堂讲授为主,05、08届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11届学生。可见理解动作描写让学生模仿人物行为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比单纯由老师讲更有效。教师要舍得、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理解,相信他们的创造力。
  要想提高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敏感度,除了细心外还需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具体的分析,但是如果说平时不对学生经常进行思维训练,仅由老师咀嚼学生记忆的话,就不能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学会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知道赏析哪些内容,并学会赏析的方法,形成技能,老师从修辞、修饰限制性短语、人物描写入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还可以由此出发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本特别是生动的说明文中的描写性内容,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在作文中也可以恰当运用描写,使文章生动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