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2011中国城市 引才十强_中国城市引才的难点
“2011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揭晓 近日,“2011魅力中国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揭晓。 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汉、广州、苏州、重庆、厦门、杭州获选“2011魅力中国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三大看点解读老外眼中的中国城市
本次活动自2011年6月至12月,共吸引18.26万余人次外籍人才参与,对353个中国内地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不合港、澳、台)进行投票。经过两轮角逐,十大中国城市从首轮胜出的二十大候选选市中脱颖而出。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由诺贝尔奖得主和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队评出的“中国城市榜”,可谓含金量十足。评选组委会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对评选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以下三大核心看点。
看点一:得分梯队化,京沪遥遥领先。
在本次评选中,北京、上海以绝对性的优势分居前两位,北京、上海两市的得分占据了所有得分的39%,跟其他8个获选城市的总得分(41.5%)比例基本持平,处于引才得分的第一梯队。如果将最高得分城市北京赋值100分,那么仅第二名上海(84.7分)就比第三名城市的得分高出50分有余。
看点二:“生活环境”成城市吸引力关键。
20大候选城市18项二级指标的最低分有一半(10个)落在了。“生活环境”满意度的区间,其中落在“子女教育环境”的最低分最多(达到5个)。从各个城市的排名中我们也发现:“生活环境”指标的排名直接影响各个城市的总体排名:“生活环境”排名靠前则直接拉升城市总体排名;排名靠后,则“拖后腿”。
看点三:交通及污染问题成城市阻力。
此次评选调查中,外国人才对各个城市的建言几乎都集中在污染及交通方面。在他们看来,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及交通堵塞似乎是中国所有城市的通病。他们看到了中国各地政府在这两个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但还是提出了“更多绿化,更多公园,更多努力”的建议。
人才评城市 城市揽人才
围绕“城市开放与人才引进”这一主题,“魅力中国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活动2010年首次举办,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海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评选活动参与性更强,评选指标更科学。评选组委会启动了中国城市引才引智综合环境测评体系研究项目,增设由吴江、王辉耀、潘家华、施一公、朱晓明等组成的国内专家顾问团队,对评选指标体系以及外籍人才选票权重设置提供指导意见。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工作创业、关注中国发展的外籍人才和外国专家越来越多。2010年,中国最新人口普查首次对定居中国的外国人数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定居中国的外国人数量逼近60万。2010年5月,我国颁布了国家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布局。在未来10年内,中国要在国际上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需要不断吸引国际一流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正如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斯泰茨所言——“创新的人才才能带动城市的创新,而一流的、创新的规划才能为人才带来宜居的环境,吸引人才来到中国。”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则告诉我们:“吸引人才不能仅靠给人才本身给予优惠的条件,学术载体、配套设施、协助人才的政策和宜居的环境更为重要。”
专家评委浓墨重彩表达对中国满腔深情
结合评选活动,组委会收集了998位外国专家在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四方面18个指标对十大中国城市引才引智综合环境的评价意见。
由诺贝尔奖获奖专家理查德·恩斯特、安德鲁·沙利、国际反病毒领域权威专家尤金·卡巴斯基、深圳发展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等30位外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队在签字投票的同时,更是浓墨重彩,透过笔尖书写他们对中国城市的满腔深情。
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院长、201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杰弗里-雷蒙教授在选票中这样写道:“我的家就在深圳,这是我所知道的最了不起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的人,从政府官员,到商业领袖,再到普通市民,无不对我报以热情与理解。深圳市在推动创新、国际化和推广全球价值观方面起到了典范的作用。”
针对所选的中国城市,外籍人才和外籍专家评委还在交通、城市污染及工作环境方面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这些建议对进一步改善我国城市引才引智综合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评选活动由我国海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这一领域权威媒体《国际人才交流》杂志(评选活动网站vote.chinajob.com)具体组织实施,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合作完成。中国日报网作为首席媒体支持进行全程报道,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外国专家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