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径|中小企业上市路径
山西素称煤海,晋城兰花炭被公认为晋煤翘楚,备受国内外用户青睐。它是无烟煤,燃烧时气似幽兰。 兰花集团也因此得名,它位于晋城市沁水煤田腹地,初期是几个中小企业“会盟”的组合体,通过组建集团、发行股票、全面创新“造船”出海,运用“搭载”“吸附”手段,将众多企业带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联合重组 开拓创新
1997年,晋城市市委、市政府决策,将市县所属的六个中小煤矿和一个小化肥厂进行资产重组,成立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以此为主体,设立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当年12月,“兰花科创”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山西煤炭第一股。
“兰花科创”的上市,使集团找到了融资渠道,实现了由单一的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和产品经营双轮驱动的成功转变。
2011年末,公司总资产达到254亿元,净资产达到143亿元。与公司组建初期相比,分别增长了33倍和41倍。
产业转型更是喜报频传: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建成王莽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一家4星级酒店,建成35MW煤层气发电项目、国际领先的瓦斯抑爆项目、500吨单晶硅以及一批高标准房地产项目,成为一家以“煤炭、煤化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兼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多元化大型集团,成为晋城市的龙头支柱企业。“兰花科创”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具价值和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入选中国蓝筹煤炭企业10强。
奉献社会 促进和谐
兰花集团为晋城地方政府营造了一个调节诸多社会矛盾的缓冲平台,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压器”。
兰花集团首先挽救了“自身”。利用募集资金,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使所属矿井步入“大矿”时代,化肥化工由“小氮肥”变成“大化肥”。其次兼并了十余家困难企业,凭着注入资金、改造技术、上马项目、文化整合等多管齐下,赢得良性发展。
兰花集团在晋城市煤化工基地建设、旅游等重点投资领域里担当重任。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的王莽岭景区,成为华北地区以煤带绿、以煤炭产业带动景区建设的典范。它建设的污水治理、国际物流、商贸园区等一批项目,也都具有良好示范效应。
集团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股东利益、员工利益的共赢。员工年收入由成立初期的不足4000元达到6万元;新建和改善了职工公寓、职工医院、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大批配套设施,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互助、金秋助学、职工子女就业、扶贫帮困等一系列民心工程。集团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其中安置复转军人上千人,为破产企业分流职工2000多人,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
兰花集团先后获得“中国行业杰出贡献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西省质量信誉3A级企业” 、“晋城市和谐企业”、“诚信纳税单位”等多项荣誉。
展望前程 目标明确
兰花集团的发展目标是“举创新大旗,走转型之路,建五大板块,做中国名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总额、工业总产值双超600亿元,再造两至三个新兰花集团。
在煤炭板块中,他们将提速玉溪矿和11个整合矿的建设步伐,还要到省内外乃至全球范围内,寻求一切扩充资源储备的机会,铸牢发展之基。
在煤化工板块中,现有尿素产能已占到晋城的三分之一以上,当前正在稳步推进省市重点项目2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的筹建工作。
在现代服务业板块中,投资20亿元的兰花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的一流示范物流园区和山西东南陆路出口港。
在丝麻板块中,计划瞄准国际高端品质,建设产品研发中心、打造国际品牌,带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在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它板块方面,兰花谋求在“气化山西”的大背景下有更大的作为。公司还将着手向岩页气开发领域进军,打造新能源品牌。
兰花经验 启示未来
“兰花模式”的流程大致由三步构成,第一步,“生存——集聚,造船出海”;第二步,“发展——吸附,扩容壮大”;第三步,产业集群,复制循环。
“兰花模式”告诉我们:第一,要善于打造呵护“母体”。有“母体”才有“造血”、“输血”功能。潜心静气打造龙头企业是地方政府造福一方的功德之举。第二,用“本土化战略”留住企业的“根”。改革开放不仅应眼光向外,“借鸡生蛋”;更要沉下心来,培养本土企业。兰花集团的发展历程说明,本土企业对资源、环境、安全、社会等更具责任意识,更加自觉。第三,要解放思想,为不同性质的企业整合创造条件。第四,地方龙头企业要把“公益”当“机遇”, 把“义务”当“使命”,以良好的社会形象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山西晋城市委书记张九萍、市长王清宪对兰花集团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寄予厚望。在他们看来,“兰花模式” 作为晋城市推进改革创新的结晶,不管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管理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典型示范效应。
山西兰花集团在服务于“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将会深入挖掘“兰花模式”的现实意义,不断充实它的时代内涵,取得又好又快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