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学数学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一年级拼音教学完整版(集锦)

学数学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一年级拼音教学完整版(集锦)

学数学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一年级拼音教学完整版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去外地讲学,他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觉得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

学数学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一年级拼音教学完整版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去外地讲学,他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觉得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可让我们感触很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肯学,那是因为他们成天在被动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不是主动地快乐地学数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培养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一、游戏情境,点燃学生“玩”起数学的火花。
  根据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行程应用题,如果还是用课本上的例题与复习导入的方法,难以吸引孩子们,难以将“相遇、相对、相向、速度和”等一个个数学概念内化到孩子们的心中。可利用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布置学生将他们玩过的玩具车带来。上课时,孩子们精神十足地等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已经读出,孩子们已将一辆辆小车发动起来了。
  “孩子们,我们现在出发,好吗?”
  “请将你的车缓缓地向对方开去。当你们两车相遇到一起时,请停下来,打个招呼。”
  教室里顿时乱了起来。是啊,这样乱糟糟的,哪是数学课堂?近来,我常想该还数学课应有的宁静,但孩子们还是这样闹起来,那也不妨让孩子们玩一玩,说不定这玩给孩子们带来的,比我心中所想的更具数学价值。
  过了一会儿,待教室里静下了,我问孩子们:“驾驶员同志们,感觉怎样?”这样乱糟糟的情境,也引发出关于秩序的话题。
  “那么我们就按规则来,谁违反规则,可是要亮红灯的。”我对孩子们说。
  “请各位师傅倒车,将车停到指定位置。”孩子们很安静地将车停在课桌左右两侧的边沿。
  “同时出发,向对方开去。”
  “相遇后,停下来,与对方握个手。”
  “调头,再将车开回原处。刚才向对方开去,叫相对而行,那么现在这样用数学的语言又该如何说呢?”
  孩子们在自己的操作中,已自然地理解了“相对”、“相背”、“相遇”、“同时出发”等抽象的词语。
  “假如左侧的同学每小时行30千米,右侧的同学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相遇,准备出发。”这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已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发展隐于其中了。
  通过这样的操作,路程、时间、速度和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种快乐的音符,而随着这音符跳动的,是数学素养的生成与知识的真正建构。课本上编排的例题,被我与我的孩子们都扔到一边去了,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对应有数学知识与情感的获得。
  二、动手操作,燃起学生“玩”的熊火。
  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师大教授周玉仁也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通过设计“拔一拔”(拔时间)、“画一画”(画上指针)、“连一连”(制定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又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量一量,发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秘密;找一找,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摆一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很好地感知平方厘米的概念,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三、“玩”好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一节课时,我先是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因为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分辨出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在这些图形中我放进了一个菱形,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出现了分歧,各说各的理由,那么,它到底是不是正方形?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置疑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的热情。我先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自己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研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很快学生就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我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通过操作比较这两种图形。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
  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