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浅谈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_浅谈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集锦)

浅谈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_浅谈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集锦)

浅谈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_浅谈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

浅谈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_浅谈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与吸收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的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是多么的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三、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教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语文教师有没有胆略敢于浅考: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对于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使学生感到浅显;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可以进行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且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这样,教师就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具有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教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