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疏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焦虑最简单的偏方
2012妇女节,语文老师和我(班主任)组织了一个赞美母亲的主题班会兼作文辅导课,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悠扬歌声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了对圣洁伟大母爱的赞美,幸福、快乐洋溢在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上。语文老师要求课后每人都写一封给妈妈的信。第二天,同学们都按时把信交给老师,唯独不见王晓波同学的,第三、第四天再三催促,王晓波还是没把信交上。无奈,放学后,语文老师只好把他叫到办公室,顺便叫我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我们耐着性子询问他,他总是一声不吭,问急了,直掉眼泪。语文老师最后说将他送回家,他才开口:“老师,我不会写。”“那天上课你不听吗?”“我没有妈妈,写不出来。”话刚说完,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地往下掉。我和语文老师商量,先让他回家,等弄清楚再说。我们都觉得奇怪,他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往,总是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别人开怀大笑时,他只是抿抿嘴而已,一双忧郁的眼睛像是在诉说什么。按理这个年龄应该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充满童趣的。为了他今后的身心健康,我决心打开他那扇关闭的心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一、调查了解
我决定家访。他父亲是个开出租车的司机,预约几次,都没能如愿,只好利用晚上时间。我发现,他父母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争吵大战后,于两年前离异了,母亲不久便嫁到距他不远的另一个城市,虽然相隔不远可至今一次也没回来看过他。父亲白天开车在外,忙于挣钱,无暇顾及家里。一个年迈多病的老奶奶勉强照顾他的衣食住行。生病了没人带他去医院;学习进步了,没人分享他的喜悦;心中苦闷,无人诉说,他无时不在思念在外地的母亲,就这样在孤独无爱中一天天成长着。另外,我还从学生口中了解到,在三年级其父母离异那年,他经常打同学来发泄,班主任盛怒之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怪不得你妈妈不要你了,原来你是那么令人讨厌。”从此,全班同学都知道,他父母离异,母亲不要他了。本来他就认为父母离异是件不光彩的事,他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可老师这样一说,使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逃学打架,期末考试成绩直线下降。
二、分析诊断
1.父母离异,对他打击很大。一是认为命运对他不公;二是母亲离他而去,是不是自己真的那么令人讨厌?三是认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多余的人,别人不需要他,他也懒得理睬别人。他变得孤僻、冷漠、忧郁、多疑。
2.老师在班上公开他的个人隐私,对他伤害极大,加剧了他本来就有的自卑心理,伤害了他的自尊。一个人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绝对不能没有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隐私。父母离异对他打击已经很大,他不想别人知道,但老师随便公开他的“秘密”,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他无地自容。有了这种心理,他便不愿与他“不同类”的人交往了。一个人的自卑感很强,这就意味着放弃交往的主动权,也意味着人格的丧失。
三、辅导矫正
1.谈心。通过谈心,平缓他的情绪,让他打开心扉,讲出心里话,然后开导他:父母离异是大人的事情,有些事等他将来长大了,就会明白的。他们选择分手,实属无奈,小孩子要善于体谅父母,他们并不是不爱他。我对王晓波的遭遇表示同情,设法引导他,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发生的事。告诉他,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受到了挫折,要勇敢地面对,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忧郁只会使人倒下,乐观积极才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可能。当前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到了真本领,将来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我还帮助他排解消极的情绪,让他懂得当自己无力摆脱忧郁时,不要把它压抑在心中,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让他知道:“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双倍的快乐,把忧愁告诉朋友,你将分掉一半忧愁。”平时要多与人交流,有什么心事,多向老师和同学倾诉,老师和同学都乐意帮助他,都希望他活得开心快乐。另外,引导他树立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健康向上,是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明确了生活目标并努力追求的人一般是不会感到孤独的。同时要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愿与人交往,会使自己陷于孤独,害怕交往,也会使自己变得孤独。然后对他进行人际交往方法的指导,尽可能地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会使人从事相应的活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孤独感自然就被驱除了。
2.关爱。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都没有嫌弃他,从而感受到人间的温暖。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可以转移他意识的兴奋中心,充满生机活力、洋溢友好气氛的集体活动可以化解他内心的忧郁情绪。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开展一些他喜爱的活动。如他喜欢打乒乓球,就组织同学一起比赛,有时我还与他一起打。数学课的实验操作,有意识地多让他参与,并引导他总结发言(实验经过及发现的问题),这样让他从中得到锻炼,从中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课前课后主动接触他,和他聊天、说笑话,这样无形中缩短了他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他也主动帮我分发作业,拿教具等。为了培养他与同学的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我还与体育老师商量,发挥他个子高大、力量大的优势,吸收他加入校篮球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活泼多了,眉宇舒展了,课间和同学有说有笑,与先前判若两人。
3.与家长配合共同施教。孩子变了,可我不满足现状,而是与其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我通过他父亲、与他母亲取得联系,达成共识,今后无论有多忙,都要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抽空回来看看孩子。通过我的努力,晓波的母亲转变了态度,“五一”节带他去桂林玩了三天,晓波高兴极了。
四、效果与思考
通过心理疏导、调整,王晓波变化很大,上课认真听书,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性格变化更大,现在他能和全班同学和谐、坦然、真诚相处了,活泼开朗,喜欢运动,还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中锋,期末考试双科进入优秀行列,被评为“三好学生”。
通过本案例,我认为以下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反思。
1.家长要善待孩子,不能只顾个人幸福,草率行事,轻易离婚。离婚受害最大的是孩子,因为孩子年龄小,正是接受教育的时候,如果无人关爱管教,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长双方婚姻出了问题,应该尽量避免伤害孩子,双方要冷静,检查反省自己,谨慎处理双方关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子女关系后才分手。分手后,更要经常关心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因为婚姻的解体而放弃。
2.老师不要随便泄漏学生的隐私。教师必须知道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会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爱心和鼓励,才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得好:“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伤,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取决于我。”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成长影响作用比较大,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单亲家庭孩子,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成年人及长辈不要忽略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要知道心理状态不仅影响人的生活状态,甚至还会影响人一生的成功和幸福。生理的疾病只是损害健康,而心理的疾病却危害灵魂,毁灭整个人生。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合群,有顽强意志和抗挫折能力的心理品质,已经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