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仓央嘉措最美的情诗【诗与摄影结合,新鲜多元】(通用)

仓央嘉措最美的情诗【诗与摄影结合,新鲜多元】(通用)

仓央嘉措最美的情诗【诗与摄影结合,新鲜多元】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各种门类艺术的蓬勃发展,文学期刊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加速了变革的速度。现有文学期刊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符号的范畴,而更讲究吸收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为己所用。这一。

仓央嘉措最美的情诗【诗与摄影结合,新鲜多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各种门类艺术的蓬勃发展,文学期刊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加速了变革的速度。现有文学期刊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符号的范畴,而更讲究吸收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为己所用。这一融合不仅体现在期刊的装帧设计上,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上,同时也体现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的对应与合作上。
  我们知道,文学是一种文字符号艺术,它经由文字这一载体,来达到传播文学的目的,文字本身是一种特定的符号,人们一旦接触文字,很快就在大脑区域形成转换,变成一种视像;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这一转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符号是经由人们的大脑这一中介,转换成可感受的视像,文字要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就必须实现这一功能。
  比起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字,中国的文字更讲究其具像功能,中国很早就形成象形文字,现有的众多文字大多是从象形字演变过来的,现仍有许多文字保留着这一特征,因而,中国文字十分注意文字的具像化,文字本身就包含着这一重要信息,可以说,中国文字是最具象征性的符号。
  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瞬间艺术;它的全部符号源于空间与场景,是客观的艺术呈现;这一呈现经由艺术的处理,变成一种固定的图像,呈现在我们的视界。当我们的感官与之碰撞时,不必经过任何转换,因为画面所构成的点线面、光线等,都是具体的存在与映现;因而,其艺术的冲击力是直接的,其体验与感受也是直接的。
  古人十分强调诗情画意,说明中国文人很早就十分注重诗与画的结合;当然,这一画面指的是广义的概念,它应包含整个自然在内,同时包括艺术创造的画面——绘画。但在古代,摄影技术还未诞生,人们无法将这一结合应用其中。摄影技术的诞生,让人们发现源于现实的另一种现实,即光与影创造的现实。这一现实与绘画最大的不同在于:绘画偏重于个人主观的感受,即讲究艺术的神似,而摄影是一种客观的再现,它的存在不能游离于客观的光与影之外,而擅自创造。它的每一创造,都是建立在与之映现的对象物的基础上,不管是自然物,还是人物,而后才有蕴育其中的创造。诗与摄影的关系,如同情人之间的关系,真实又不失浪漫。如同生命睁着一双眼睛,是用来观看世界。在诗中,也有一双不公开的、隐秘的眼睛,连接世间的一草一木。一旦斩断这种连接,诗歌也会变得盲目,失去方向感。不仅看不见事物的表象,甚至看不清自身。因而,在阳光下不断曝光的画面,或者在日光下不断呈现的轮廓,不仅造成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同时也给诗歌带来最基本的元素。摄影是时空的记录,也是日常生活的映现,它的特殊性在于将人们绵延不断的生活浓缩成一个断片,一个挣脱不掉的瞬间,从定格之中凝固成形,从束缚之中脱颖而出。因而,摄影从本质上仍归属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的一部分。只不过从立体的动态的构成,转换成平面的静态的单位。但由于它凝聚了一个特殊的时段,因而,它又不同于日常,是一般的概括,常态的提升。理想的摄影作品,绝不仅仅是表象的真实,琐碎的总结。因为它一旦进入艺术的空域,肯定将以焕然一新的面目呈现。它的内在功能不仅记载时空,同时超越于空旷之上,它是画面的诗,诗的五官。一旦诗与它站在一起,站在相互匹配、相互映衬的位置,肯定构成联姻的合理性。不管是诗中有画,或者画中有诗,它们之间总算完成了一种照应,或一种渗透。或许,诗是站在另一种视角,站在等距离之外,履行对这一画面的聚焦,甚至超脱于摄影者的意念之外。但这仍旧是画面本身导致的对想象的一种填补。这种填补,只要不游离于画面的“真实”那一特定的“场”,就足以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感受得越多,体验的“真实”将越为具体。而诗本身,乃是行动的符号,并不受制于画面提供的那一有限的框架。诗进入画面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动机,那就是对画面的切入与拓展,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任何一门艺术都不该受到自身的限制,一对结缘的艺术应具备更开阔的视野,在相互的提携与扶助中完成自身的美丽造化。在这里,并不存在谁引领谁、谁主导谁的问题。每一门艺术都有属于自身的独立话语,但并不构成相互的障碍。差异的符号一旦找到共同的方向,没有什么堡垒不能突破,甚至不可能的延伸将成为可能。艺术往往在创造的快感中频添旺盛的活力,赢得最新的定位。
  从某种角度上讲:诗与摄影的结合,也是文学与科技的结合,因为摄影是科技的产物,是科技的发现,带来摄影艺术的发展;这一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当然,摄影在展示自身的艺术之时,实则已包含着科技的元素在内,由于艺术的放大与凸显,隐含在其中的科技元素却被人们轻易忽略了。摄影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的双重作用带来的结晶,文学期刊让诗与摄影的联袂推出,不仅让人发现文学与艺术的交叉所生发的美的感受,同时发现科技给艺术带来的绚丽光泽,这一光泽绝对不同于古代诗画合璧所产生的光泽;因而,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给人们、也给文学带来特殊的视觉审美体验。
  因而,我们有必要为两门艺术的联袂感到庆幸。摄影的空间感、真实感乃至现代感远远高于虚构的绘画,因为摄影是“照”出来的,绘画则是“绘”出来的。摄影的特殊性给诗提供了另一种关照现实的空间。摄影对诗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至美的享受,并给诗带来灵感的契机。但这种感觉并不能一语道破,每一摄影画面给诗带来的长景、近景等等都是截然不同的回应。而有的摄影作品就足以让诗屏住呼吸,不愿声张,因为它本身就是完美的化身。诗一旦成为摄影作品的发言人,必须具备更强的驾驭美的感召力。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与摄影既是一种结合体,也是一种独立体。共同的趋向导致了这一同盟,艺术形态的差异形成了这一划分。这种结合或许并不尽善尽美,粘合面上也许存有某些欠缺导致的整体的缝隙。但一旦让它俩站在一起,就难以分割,共同成为难以排斥的唯一。它们将从彼此的照应中丰富自身,扩大自身,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让艺术萌生新的变革、新的话语、新的主张。
  文学期刊刊登诗配摄影作品,不仅打开了文学的另一扇窗口,即视觉体验的窗口,同时,诗与摄影的结合,让诗从摄影的赋予中获得更多新鲜的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呈现更加多元的趋势,这一多元不仅体现于自身的选择上,同时也体现在艺术门类相互间的结合与汲取上。诗可以从摄影的视觉空间里学习另一种语言的独特感受,摄影也可以从诗的符号空间里找到可以借鉴的艺术表现方式。当然,这一相互间的磨合与学习,应是一个相互尊重有机融入的过程。
  当然,这一结合比起独立的艺术创作历史,仍显得十分短暂,因而,肯定存有某些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仍是一种有方向的探讨。因为这一表现形式,对于文学创作与摄影创作来说,并不是普遍的、贯穿于日常的行为。这一结合本身仍受到很多局限,并不是某一个体可以轻易自由展开的,除了兼有诗与摄影两个领域创作的专长之外。当然,这种相互沟通的创作方式,即是一种限制,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它使创作从一种十分自由随意的方向上收拢在一个必须有所节制、有所指向的范畴,这对创作者来说,或许将开辟出一种新的思路,促使艺术的表现更具可变性,更具丰富性;同时,由于诗配摄影,诗的长度受到极大的控制,更讲究诗句凝练、节制与构成的一统性,激发创作者更多的艺术表现力。在这里,文学创作与摄影创作如同一对双打乒乓球手,为了一个美丽的同盟,站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
  在文学期刊上刊登诗配摄影,极大地促进了两门艺术的联袂合作,为这一类型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包括文学创作与摄影创作的经验,以及两者结合的经验;而文学期刊编辑这一类型的作品,扩大了文学创作的新视野,开辟了文学创作新路径,让文学期刊为更多艺术与科技的联袂与合作打开了先河。
  (作者单位系《福建文学》杂志社)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