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_论彭阳县境内佛教艺术的传播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县域地处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沿红、茹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远古文明。 在沧桑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彭阳曾处于中原农耕区与西北游牧区交汇地带,是中原文化向边疆发展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穿越境内,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富有特色、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目前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存293处,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及其社会生活的历史形态和发展变迁,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相异的多元文化特色。这不仅是彭阳灿烂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彭阳悠久历史的生动记录,折射出了昔日彭阳的凝重与辉煌,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其中佛教文化广布境内,尤其是通过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传播而来的石造像、石窟寺艺术,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遗迹。
1981年,原固原县新集公社新集大队(现彭阳县新集乡新集村)出土了一批北魏时期的佛教造像①,共七件石质造像和一尊铜质造像,这是境内佛教造像的首次发现,其中有一件落款为“建明二年”的铭文造像碑(图一),紫红色石英岩质,通高46、宽20、厚5.5厘米。该碑从下到上稍有收分,顶部呈弧形,正面雕刻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一拱形龛,龛内雕刻广为流传的佛教说法故事。说法者为释迦、多宝二佛,头梳高发髻,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结跏趺坐于长榻上,衣纹下垂至地,两佛相对。右边释迦右手举于胸前,掌心向内下垂。左边多宝右手上举,掌心向外,左手抬起前伸,掌心向外。榻后雕刻有四个听法比丘半身像。下层为一长方形龛,内雕刻大至菩萨,背有柳叶形火焰文身光,中有一圆形头光。面相方颐,双目微合,低眉微笑,神态安详,洒脱自然,给人以亲切感。头戴花冠,束髻,颈饰项圈,肩披帔帛,帔帛在胸前交接下垂至小腿部,下身着裙,衣纹线刻。跣足立于圆座上,右手上举,掌心向外,左手持物。菩萨两边刻二供养弟子,头梳双髻,身着袈裟,赤足,面向菩萨。其上分别有二比丘,面朝外。碑的左侧边至背部边缘竖刻有“使持节假镇西将军镇军将军西征都督泾州大中安戎县开国子金神庆敬造石像二区,建明二年二月十七”。这件造像碑采用浅浮雕技法制成,人物造型逼真,立体感强,比例适度,线条流畅,技法娴熟,内容丰富,且整个碑的造型和人物造型具有强烈明显的时代特征,并有明确的造像纪年,故而为同时代器物的断代提供了实物依据。同时出土的还有四件石雕菩萨造像,形状基本相同,一件通高52厘米,头戴花蔓冠,面相方颐、圆润、双手托盘,盘中有物。身着通肩袈裟,帔帛搭于两臂,在胸前交叉下垂,头光为椭圆形阴线刻,外有柳叶形背光。另有两件佛造像碑,均为石中雕有座佛。一件在主尊佛的两边雕两菩萨及飞天,两小坐佛。
境内出土的铜质造像,十分引人注目,也是第一尊铜造质像(图二),通高10厘米,长方榻座,正面主尊佛结跏趺坐于其上,高发髻,外着袈裟,袒露右臂,内穿僧祗支,施禅定印。背有身光,分为三层。内层为连瓣纹饰,中层为八尊带有身光的小坐佛,外层为火焰纹。背面分两层雕铸成不同的内容,上层雕铸有庑殿式佛龛,龛内上部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龛下部为一庑殿式建筑,内有八尊小坐佛,结跏趺坐,都有背光。下层铸成尖顶拱形龛,内有释迦分室相对坐于榻上,施说法相,背有叶形背光。龛外部上边有两飞天,下边立两菩萨。整个造像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结构层次分明,疏密得当,展现出精湛的雕铸技艺。
1985年,彭阳修筑彭平(彭阳至平凉)公路时,在红河乡红河岸边出土了一批北魏石造像②,共九件,质地分为白泥石质、红砂石质、页岩质、砂岩质等,内容有一佛二菩萨属白泥石质(图三),通高18、宽11.5、厚6厘米。造像舟形背光,顶端边缘饰火焰状佛光。正中雕一释迦,作说法状。高肉髻,面相清瘦略长,双耳垂肩,双目微合,神态安详。外着袈裟,内着僧祗支。下摆宽大,衣褶层叠如堆云,错落有致。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手下垂,掌心向外,施与愿印。佛后侧饰连珠纹椭圆形背光,头后饰两圈连珠纹头光。佛两侧为二胁侍菩萨,身着长裙,帔帛从左右手臂穿绕后向外飞扬。双手合十,跣足而立,头部饰柳叶形头光。其它几尊白泥石质造像雕刻手法细腻,衣着大体相同。页岩和砂岩质造像雕刻方式简洁,略显粗糙。
除上述两组造像而外,境内还发现四处石窟寺,分别为常湾摩崖造像、无量山石窟、段园子石窟、李渠石窟。
常湾摩崖造像:位于彭阳县城东北50公里处小岔乡吊岔村常湾组。造像刻凿在约15米高的石崖上。
造像有七尊(图四),居中雕刻拱形龛,高0.3、宽0.25米,位置略高,龛内刻凿佛及弟子造像,正中雕一佛结跏趺坐于长方形塌上。高肉髻,身着交领袈裟,双耳垂肩,双手合十于腹部,两眼微闭,逼真生动。两旁为二胁侍菩萨,头戴花冠,上着长衫,下着长裙,跣足而立。佛龛左下角雕刻一供养弟子,作单腿跪状,左手扶膝,右手呈托盘状。下题刻一处,字迹模糊,可辨“供养侍、□卫起□、□显进造、弟子、石佛图造,三月廿九日,等字迹。
左侧三尊中,一尊雕刻为柳叶形佛龛,高0.3、宽0.21米。佛结跏趺坐于长方形床塌上,高肉髻,面相模糊,着袈裟,双手置于腹部,掌心向上,右题刻“貟显进造”;两尊雕刻三角形佛龛,高分别为0.17米、0.22米,底宽分别为0.17米,0.21米。佛结跏趺坐于线条简洁长方形床塌上,面相模糊,着袈裟。
右侧雕刻两拱形佛龛,高分别为0.24米、0.16米,宽分别为0.16米、0.13米。佛结跏趺坐于长方形长塌上,高肉髻,面相模糊,着袈裟,双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上。造像周围有多处题记,大多漫漶不清,可辨的即“弟子□翟”“贠衔起造”“弟子、和平二年(461年)”等,从铭文得知,为北魏早期造像。
无量山石窟:位于彭阳县城西北25公里处古城镇田庄村北塬组。这里山恋叠起,风景秀丽,水光山色相应成趣,景致恬淡幽雅。民国《固原县志》载:“石家峡……形势壮丽,草木蒙葺。山腰古石佛三,罗汉一十有八。水出峡口,淙淙之声,无间冬夏,烟云霭霭,朝夕不散。”沿石峡河谷逆水而上2里许,便见两处石窟凿于无量山半山腰,东西相距约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