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生成 优效建构 建构游戏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
【设计理念】 1.教材理解。 《折线统计图》是苏教国标版第八册“统计”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且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当今社会人们需要适时进行各种信息分析,其价值更加凸显。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适时分析、科学决策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本课是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教学的开始(第一课时),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的基础。
2.教学认识。
优效的教学,需要教师真正地理解教材、学生和教学活动,有效地把握教材资源、助学资源、教学内容、学生经验、学生差异、学生心理、学生评价和课堂状态,展开“高开低走”的教学活动。“高开”,就是要有高立意、高目标、高策略。“低走”,就是要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课堂开局的布局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设定上、师生交流时机的把握上、学生参与情趣的开发上放“低”。为此,如何选择“可视的”、“可获的”、“可显的”、“可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合适素材,使学生在阅图、制图和比图中切实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如何让学生在掌握了原有统计知识和方法,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延伸和衍生出“折线统计图”这一新的统计表达方式,感受其“需要”,体悟其“优势”,享受其“美感”,并在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自觉比较中,发现其特点、特性和独有的“价值”,发现其表达方式的“好”?这是本课设计的“主线”思想,也是有效落实统计教学目标必须追寻的路径,是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进一步构建和发展统计思想,形成初步的统计能力的前提性工作。
3.课堂定位。
优效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生机、情趣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好奇、猜想、碰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探究、智慧、创造的课堂。本课的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以发现为载体,以创造为力点,通过“开放”课堂,“放开”学生,使课堂教学在教师适切的“主导”下,在教师适当的组织、参与、合作和指导下,走向“有效”、“优效”的发展理想和境界。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动态生成——比较建模——问题解决”的形态呈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意识,创生统计方式;通过直观形象的统计表达操作与合作交流,提取和引导学生发现利用“点位”、“线势”来表达、反映数据状态的统计方法,建立“点线”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构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了解和发现其统计表达的特点、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统计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体验统计方式的“表达语言”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经历对事件发生过程与结果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等统计表达过程,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直观数据和内隐信息在折线统计图中的表达方式。
(2)通过经历对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观察、制作、分析等过程,体悟和掌握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式和方法,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和预测,掌握在已提供横轴、纵轴及网格的条件下制作和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形成观察、分析技能。
2.数学思考。
(1)通过经历对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制作、数据分析和应用等过程,使学生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
(2)通过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在读图、画图、析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数据统计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
(1)通过对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学习研究,在自主与合作的活动中,能对所提供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趋向分析和解释,对事件变化状态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反思。
(2)通过所提供的事件数据信息,积极展开自主与合作活动,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有关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能结合生活有目的地观察、采集有关事件发生、发展的变化,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折线统计图统计分析,对事件的发展状态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描述。
4.情感态度。
(1)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观图、制图、析图及有关数据信息产生、采集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简约”、“直观”和“灵动”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态度,培养学生在信息采集、制图、析图等过程中,认真观察、用心查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学激趣
1.师生谈话,组织学生联想,并用“几何语言”表达、描述运动体变化的状态。
(1)出示历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数情况,并采集第30届金牌数:1984第二十三届15枚,1988第二十四届5枚,1992第二十五届16枚,1996第二十六届16枚,2000第二十七届28枚,2004第二十八届32枚,2008第二十九届51枚,2012第三十届( )枚。
(2)由学生联想体育课上自己投掷垒球、沙包的情景,在下图中画一画“把沙包向前上方投掷出去后飞行的动态路线”。
交流发现沙包“向前上升?坭到达最高点向前下降?坨”这一运动变化特征。
(3)教师出示乒乓球,组织学生联想,并进行解释:
①假如在操场上将这个乒乓球向前方投掷在地面上,它前行的状态是怎样的?
在用手势比划出乒乓球多次弹落运动状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图上画一画,表现出乒乓球的运动势态线路,并展示所描述的“飞行线路轨迹”图形。
②比较每次弹起的高度,并用点描标出球每次弹起的最高点,观察与发现,交流球着地后弹起的高度依次发生变化的状态。结合交流,学生用圆形磁铁在黑板上标出每次弹起的最高点。
③将各起弹高点依次用线段相连,擦去曲线后,引导学生观察连线的走向,说说高度连线变化的趋向,发现弹起的高度“越来越低,最后为零(静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