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题】
责任感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情况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责任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文明的提升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无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责任教育是时代的呼声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物质生活空前繁荣的世纪,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人的主体价值严重消逝的世纪。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以及道德沦丧、信仰动摇与精神迷茫等问题的出现,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弘扬人文精神,复兴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新生活的品质。英国学者阿什比指出:“英国大学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造就有教养的人而不是有学问的人。”日本规定教育的中心目标就是“充分发展个性、大力培养有强烈责任感和充满独立精神的人。”德国教育家鲍勒夫提倡一种“朴素道德观”,主张重视负责任、乐于助人等方面的教育。
在我国,责任感的培养也一直居于重要地位。毛泽东曾多次强调责任感问题,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邓小平十分重视责任感培养,指出:“我们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江泽民高度重视责任感培养,强调“越是搞现代化建设,越要教育我们的人民,教育我们的军队,尤其是教育青年一代,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把爱国奉献精神大大发扬起来。”胡锦涛也特别强调责任感培养,指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可见,高度的责任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加强责任教育是时代的呼声。
(二)加强责任教育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点
一方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体内在的品格修养,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是具有独立意志的;强调人的独立人格与个性,主张通过主体内在的自觉自律即“内省”、“克己”来加以实现。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既是一个品格修养过程,又是一个道德实践过程;“由己”则意味着主体内在的努力。依孔子看来,无论在品格修养中,还是在道德实践中,主体内在的自觉自律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孔子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体现了上述思想。所谓“立人”、“达人”,无非是“立己”、“达己”的推延。孔子学生曾参的“三省吾身”,既是“内省”、“克己”的集中体现,更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极佳证明。但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关注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亲和,强调群体认同与社会责任感。“入则孝悌”、“出则忠信”实质上就是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修己以安人”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群体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直接体现。而《大学》中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道德关系上的自我实现与利益关系上的群体认同合二为一的典型例证。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所形成的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不能不说与儒家强调的群体认同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责任伦理本位相反,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高举功利主义的旗帜,强调个体对自己负责,其主要特点为:第一,承认私利的合理性,个体对私有财产负责。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表明个人不再必然服从城邦的利益与外在的道德,主张以个人的欲望与利益作为道德品质的源泉与道德行为的标准。第二,关心个体的地位与价值,个体对自己的人格负责。人的地位与价值一直是西方文化关注的焦点。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变为人的哲学,提醒人们要“认识你自己”;康德高扬人的尊严,提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口号。第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个体对他人负责。从个人本位出发,西方文化主张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差别,“人生来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的思想几乎成为社会公理。通过对西方文化特征的考察,我们了解到,西方文化侧重于行使权利,侧重于个性发展、人格独立与自我负责。但目前,西方文化也出现了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融合的趋势。西方各国无一例外地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道德教育的中心目标也由过去的追求个性自由、“个人为本”转到追求群体意识、“社会为本”上来。东方的“社会为本”理念日益受到他们的青睐。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洛吉所言:“西洋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而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在今后的世界经济战中,集体主义文化比个人主义文化占优势。”
由此可见,重视责任感,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又融进了西方文化中的伦理新要素,成为中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三)加强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1强烈的责任感是大学生个性健康的保障
个性即一个人的独特性,就其心理特征而言,一般包括兴趣爱好、能力、气质与性格四方面内容。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传统教育中,我们曾一度忌讳“个性”、“个性发展”这类字眼,将它们与个人主义联系甚至等同起来,从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代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多元的教育背景与文化观念、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与人才需求,使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发展他们的个性,把他们每个人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个性发展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人的个性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离开人的社会性,自然因素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无从理解。因此,在提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必须追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是教育的共性要求,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是教育的个性要求。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又统摄着个性,共性离不开个性;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密不可分。一方面,责任感以个性发展为基础,没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发展,责任感的造就只能是单调与片面的;另一方面,个性发展是责任感养成的目的与归宿。责任感的养成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外部条件”,个性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内部因素”,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强大支点与有效途径。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如果缺乏鲜明的个性,一味地服从,将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如果过分张扬大学生的个性,忽略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那么未来的一代将是失落的一代。强调个性发展,并不是提倡我行我素,倾向于利己主义;注重责任感的培养,也不是不顾个人的正当利益,一味地倡导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强烈的责任感是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根基
责任感既是社会与人民对个人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形式,责任感的实质就是人生价值的取向。当前不少大学生之所以价值观念混乱,易受社会不良倾向的袭扰;之所以缺乏“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情怀,缠绵萎靡中任时光流逝;之所以目光短浅,个人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之所以“有智商没智慧,有前途没壮志,有文化没教养,有知识没思想,有青春没热血,有个性没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同没有正确处理社会利益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不无关联。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没有生产关系的完善,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内容如何,个人利益的内容也就如何;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到何种程度,个人价值也就实现到何种程度。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个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流”。要实现个人价值,唯一的途径就是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来塑造自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勇敢迎接时代的挑战,才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途径
(一)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责任教育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方面较之其他课程具有更大的优势,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责任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以培养大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例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三节“邓小平理论”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并设置如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之后交流体会。第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大学生有何启迪?第二,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铸造邓小平怎样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何关联?针对第一个问题,一位同学说,因为邓小平深深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才能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后不灰心,等待机会再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每每重新出山,他都能抓住契机,创造奇迹。另一位同学补充到: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经历表明.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地位高低,只要不斤斤计较于一己得失,能够勤勤恳恳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做事,就会受到人民的褒奖和爱戴。针对第二个问题,一位同学说,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时,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最后我作了点评:邓小平一生中虽遭遇几次重大挫折,但他在泰山压顶之时没有倒下,没有退缩,是因为他心忧国家命运和黎民苍生,对未来满怀希望。他能够一次次抓住复出机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汗马功劳。生命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因承担和履行责任而富有意义。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珍爱自己的生命,牢牢掌握生命的自决权,才能承担起其他的人生责任。邓小平一生很不平凡,其过人之处正在于此。缅怀伟人,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珍惜生命,勇担重任,让青春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更加绚丽多彩!
(二)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营造责任教育环境
重大节日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以重大节日为契机,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例如,清明是祭祀的节日,今天我们过清明不只是为了缅怀先人,也不只是为了扫墓,更多的是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再如,每逢在中秋节、元旦、春节等到来之前,我都会及时提醒学生向父母送上一声祝福,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家庭负责,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不应单方面地要求得到家庭的关爱和呵护,还应使家庭幸福美满、父母健康安乐。又如,我还以世界环境日等为载体,教育学生学会对大自然负责,亲近和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是枝繁叶茂、清泉潺潺和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
(三)由小见大,积善成德
当今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乱丢果皮废纸;有的同学不注重仪容、仪表,特别是在夏季,有的同学敞胸露怀,穿着背心、拖鞋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或出入教室,还自认为“潇洒”;有的同学不讲礼仪,谈吐粗俗,有时因为一言不和而拳脚相加、打架斗殴……殊不知,大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来的。一个对所谓小事采取马虎态度的人,很难谈得上具有对大事的强烈责任感。大学生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并一丝不苟、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小事上锻炼自己,切实承担起“扫一屋”的责任,将来才有可能肩负起“扫天下”的重任。北大学生曾响亮地喊出过:“思考起来,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是一个再精辟不过的口号了。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关键是要把社会公德、做人的基本准则内化为自觉意识与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处理好利益原则与道德原则的关系,从自身基本文明修养抓起,在点点滴滴的凡人小事中,在日复一日的严格自律中,讲道德与修养,讲理想与价值,讲责任与贡献,讲政治与正气。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高尚的现代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中国人!
(四)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教不如身教,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体而言,教师应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应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以良好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感召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应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可持续发展呼声日趋强烈的今天,教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自身高度的责任感催发学生的责任感,真正让学生懂得: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而具有了责任心的性格,就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