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从《集结号》看战争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因素_集结号是什么战争(通用)

从《集结号》看战争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因素_集结号是什么战争(通用)

从《集结号》看战争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因素_集结号是什么战争摘 要: 近年来的中国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均改变了以往宏大的叙事风格,弱化或消解了某些人们对于战争原有的概念。本文以电影《集结号》为代表,从解构战争意义,描现边缘人性,意义地追求与消解三。

从《集结号》看战争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因素_集结号是什么战争

  摘 要: 近年来的中国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均改变了以往宏大的叙事风格,弱化或消解了某些人们对于战争原有的概念。本文以电影《集结号》为代表,从解构战争意义,描现边缘人性,意义地追求与消解三个方面来探讨其中体现出的后现代性因素。
  关键词: 战争题材影视作品 电影《集结号》 后现代因素
  近年来的中国影视发展中,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大量出现,有的是重新翻拍过去的经典作品,有的是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无论怎样,大量的影视作品都体现出了与以往的战争题材作品明显的不同之处。影片均改变了以往宏大的叙事风格,强化了某些以往处于边缘位置的观念,如人性的观念,人作为人而不是战争机器的价值,等等;同时又弱化或消解了某些人们对于战争原有的概念,如战争本来的意义等。
  从《历史的天空》到《亮剑》,从《狼毒花》到《大刀》,影片中作为人的意义的体现都强过了战争这一宏大的历史意义。《集结号》作为一部新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成为了这一时期同类型作品的代表。影片的导演冯小刚的创作初衷是将其作为自己向所谓正统意义作品回归的一个转型影片,但稍加分析不难看出,作为战争题材影片,它所体现出来的种种,渗透出了太多后现代因素而反叛正统观念的意味,解构着战争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一、解构“战争”的意义
  战争,作为一种手段,它所达到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取得胜利。而《集结号》却以一场惨烈的失败作为影片的开端,并使整部影片都陷入这种失败的氛围。战争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出现,原有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的那种胜利的呼喊和对胜利的期待全部被弱化甚至消失。
  在“现代”那种强调意义的模式中,战争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胜利,凸显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突出“胜利”带来的快感,对于战争的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等都被刻意抹杀。可见“现代”追求的是一种终极意义和价值。相反,“后现代”就是要一一解构这些所谓的意义。《集结号》所选择的是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那么与抗日战争的背景相比,首先在战争时代背景的构建中就已经弱化了“敌”与“我”的概念。同是中国人,只是政见不合,那种战争给人带来的动力和意义远远小于一场民族战争。在这一基础之上,影片还将战争浓缩在了一场四十八个人御敌的战役之中,将宏观的战争历史切割到点来进行观察。正如海登怀特所说的:“历史不是大写的单数的,而是小写的复数的……历史观应该表述为历史的切片。认为新历史观应该尤其表现出对历史记载中的零散、偶然事件、异样的事物,卑微或不可思议的情形等诸多方面特殊兴趣。”《集结号》正是如此,选择了一场空前规模战争中的一个被人们忽视的点来展现战争的一个侧面。这个小小的战场没有胜利,甚至是刻意地去压制胜利的快感。就战争本身而言,以失败而告终,从此被历史掩埋。那么,战争原有的对胜利追求的意义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轻易地消解了。影片几乎从头到尾对“胜利”两个字都没有任何一丝的表述,那么“胜利”这个对战争而言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意义,在《集结号》中被消解掉了。
  而评价一场战争,在人们的旧有的观念中,除了“胜利”,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正义”。一场战争的正义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价值。而在《集结号》中,它更多体现出的是一场战争的残酷、无情,而无关“正义”与否,或者说无法判断。在旧窑场的那场战斗,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一个标签的话,可以勉强地认为我军是正义的,国民党反动派是非正义的。但我军的大部队全部撤退,故意留下几乎是必死无疑的四十八个战士孤军奋战,这种行为的正义与非正义似乎就不那么好判断了。影片模糊了以往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判断标准,只是将事实展现出来而不加评论。正义也好,非正义也好,都不是影片所要关注的东西,从而在战争中消解了“正义”的意义和价值。
  “后现代主义是一头蚕食现代精神价值的怪兽,它用颠覆、抹杀和语言游戏等激进的方式,对所有神圣的价值秩序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从而抵达了一种‘无深度的平面’的临界点。这样,以反命名、反建构为特征的不确定性、非中心化、零散化等后现代瓦解策略就大量增殖,使在场的确定意义根本缺席,历史意义、深度性、主体性等也受到彻底的驱逐”。①《集结号》正是如此,影片的每个环节似乎都是中心,或都说没有以往影片中“高潮”的概念。以其为代表的一批影片以战争为题材,却弱化消解了战争最重要的三个概念:“敌我”、“胜利”、“正义”。以战争为题材却消解了战争的意义,体现出了后现代解构的特征性。
  二、描写边缘
  与以往的战争题材作品不同,《集结号》在历史性的消解了战争意义的同时,凸显的是士兵,特别是下层士兵作为人的价值。
  后现代的作品中“作为主体的作者(作家或艺术家)已不再是非凡的‘创造者’,他同生活中的平凡人一样,充满数不清的困惑和对困惑难以言传的无所适从;他已不再担负揭示历史必然性的使命,而只是将人生的悲剧、生命的偶然性的一角掀起,向人们(包括他自己)展示人存在的处境而已”。②《集结号》则恰恰是这一后现代思潮的有力体现。选取一个偶然却相当惨烈的悲剧,来凸显下层士兵作为人而不是战争机器的一面。他们也会害怕,也会成长,有血性有追求,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战争机器。
  影片中对这种对人性的展示也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是名字。连长谷子地下达命令时,每次都是叫每一个人的名字,那么每一个战士就都是以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身份存在着的,自己的名字只属于自己一个人。那么直到最后,四十七个被埋在窑下的战士就不能仅仅被这样一个数字替代,凸显出来的是——那里埋着的是四十七个人,曾经活生生的生命。其次,在战争中弃卒保帅的做法应该是司空见惯的,而影片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一场弃卒保帅的战斗中来反衬人的存在,将人的概念放大,大过了战争的概念,从一个侧面解构了战争的意义和价值。每一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没有哪一种牺牲是理所应当的。另外,影片一个非同以往的地方在于,它在一场战争中,寻找的是死人的归属。死人,也就同样作为人而继续存在着。
  人是战争的重要支撑因素。而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多是忽视了这一点,《集结号》也并没有表达出对表达人性的肯定或是否定,只是将其真实的一面在偶然和边缘中体现出来。
  三、追求意义与消解意义的循环
  对于《集结号》而言,它从表面来看是一个连长谷子地为全连牺牲的四十七个兄弟讨一个“烈士”之名的故事。看似是在追求某种意义,而实质上,却在得到意义的同时解构了所追求的意义存在。
  首先,从大的战争上说,连长谷子地带领四十七个战士死守阵地,战斗失败了,这场全连将士用生命去拼搏的战斗,以四十七个战士全部失踪,谷子地反复被审查,被怀疑投敌的这样一个结局告终。战士们用生命去追求和捍卫的意义,在历史轻轻一抹间消失,除了谷子地几乎没有人在乎。
  之后,他历经千辛万苦地寻找老部队,希望弥补自己没有听到集结号而犯下的错误,而这个意义,却在找到老部队的那一刻消解了。根本就没有集结号,全部只是一次在战争年代最常见的战略,就像是一场游戏,一个骗局。
  承认那些名字是烈士,也是一种意义的追求。无名氏意味着来去都不知所踪,是一个被挖空了背景和意义的空白。谷子地最终似乎完成了这一对名字确认的使命,而最终我们知道他只是一个被人从谷子地捡到的孤儿。“谷子地”三个字与“无名化”没什么差别。那么,他追求了一辈子的名字的意义和价值,也被不露痕迹地消解了。
  以《集结号》为代表的中国近年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打破了这类题材作品旧有的固定的意义和模式,从多个侧面消解了战争原有了意义,凸显了某些边缘性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后现代因素开启了这一类作品新的天地。
  注释:
  ①孙绍振.“后现代”之后.引自陈晓明主编.后现代主义.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第1版:112.
  ②[美]威廉·斯潘诺斯.复制:文学与文化中的后现代机遇[M].1987:244.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后现代”之后//陈晓明,主编.后现代主义.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第1版.
  [2][美]威廉·斯潘诺斯.复制:文学与文化中的后现代机遇[M].1987.
  [3]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
  [4]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陈晓明.后现代主义.河南出版社,2004.1,第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