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耳聋_
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仍无确切认识,但有一些因素与此病发生有关 1.病毒感染 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内耳;引起耳蜗血管纹炎症性改变,造成耳蜗微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及支持细胞变性,血管纹萎缩,耳蜗神经元变性数目减少。医学专家通过血清学和病毒分离证实,腮腺炎、麻疹、风疹、流感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均与突聋发病有密切关系。
2.血管病变
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变及糖尿病等易引起内耳血管痉挛、出血、栓塞,除血管痉挛引起的突聋外,其他均预后不良。
3.内耳压力突变
常以突然用力弯腰为诱因,如咳嗽、喷嚏、大笑等引起中耳气压剧增及颅内压突变,导致内耳窗膜破裂,多为耳蜗窗膜及前庭窗膜破裂。手术证实引起脑脊液压力变化的突聋约占发病总数的10%,可直接影响内耳。由于左耳蜗导水管大于右耳蜗导水管,左侧破裂较多,所以左侧突聋居多。由于破裂之孔得不到及时处理引起内外淋巴液交通混合而发生电解质紊乱的病变,该类病多伴有前庭性眩晕,早期与梅尼埃氏病难以鉴别。
4.其他
发病前有疲劳、失眠、多梦、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等因素提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突聋发病有直接关系。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使微循环调控能力下降,内耳供血不足,导致耳蜗功能发生反应性变化。因部分突聋有一定比例自愈,故考虑与此原因有关。
中医辨证耳聋,症属气滞血瘀,法宜活血化瘀,通利耳窍。《证治准绳》中说:“暴聋之病,与阴阳隔绝之未甚,经脉欲行而未通。”陈公远亦说:“阴阳不和,皆令暴聋。”这里阴阳即为“气血”,故突聋与气血有关,气滞血瘀引发的“突聋”较常见。临床突聋患者舌质多暗,舌边、舌尖有瘀点,舌下脉络粗犷,色多青紫,脉多弦或弦细,应为瘀血所致耳聋的辨证依据。在诸多耳聋中,突发性耳聋是最有希望治好的耳聋,而且治疗与不治疗的结果大有区别。据近年国内报道,不经治疗的突发性耳聋的自然恢复率约为30%;而经治疗的有效率可达60%-80%。治疗效果关键取决于治疗开始的早晚。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就诊过晚,可造成终身性耳聋。
治疗突聋当然离不开精密的仪器和疗效显著的药物,红花牌血府逐瘀胶囊就是非常有效的药物之一。方中含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多种名贵中草药,诸药配伍,可谓不寒不热,气血双调,解气分郁结,行血分瘀滞,活血而不伤阴,祛瘀又能生新,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对于治疗五官科疾病,如突发性耳聋、暴盲症等均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