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品德课程,如何培育小学生的“热心肠”】新加坡品德拓展培育中心(集锦)

【品德课程,如何培育小学生的“热心肠”】新加坡品德拓展培育中心(集锦)

【品德课程,如何培育小学生的“热心肠”】新加坡品德拓展培育中心小悦悦事件,刺痛每个中国人的神经。由此折射出来的社会冷漠,超过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故事。社会与教育总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的问题,也是教育的问题,特别能从基础教育中找到症结。

【品德课程,如何培育小学生的“热心肠”】新加坡品德拓展培育中心

  小悦悦事件,刺痛每个中国人的神经。由此折射出来的社会冷漠,超过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故事。社会与教育总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的问题,也是教育的问题,特别能从基础教育中找到症结所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去审视小悦悦事件,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为矫正不良的社会现象做出自己的贡献。人心冷漠是从小开始的,人心冷漠也是有社会情境因素的,要解决人心冷漠的问题,我认为,要对儿童及早进行品德干预。我们的小学品德课程,要以活动性、生活性、实践性为导向,为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有效途径。
  一、建立有效的赏罚机制,强化正确的道德导向
  要为扭转社会的冷漠现象作出贡献,就必须认真地研究道德改善的真实路径。我们必须懂得,道德并不是一个自我满足的封闭系统。任何道德要为人们遵循,都离不开综合了各种现实力量的社会赏罚机制的有力支持。所谓社会赏罚是社会以种种现实利益作为对个人行为的奖惩,是调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现实手段,以利害为中介来促使行为主体选择社会所期待或接受的行为。它最为现实最为有力地影响着个人道德面貌和社会道德状况。尽管社会赏罚本身外在于道德,它起作用主要诉诸人的怀赏畏罚心理,诉诸于人的功利心、荣辱心。借助社会赏罚,可以对道德水平不高甚至道德低下的那部分社会成员产生硬约束作用,以减少反道德反文明行为,为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提供条件。更重要的是,如果社会赏罚方向与现今所需要的道德价值相吻合,它可以使一般人不至因赏罚方向的偏差而在现实利益与道德要求之间过多的陷入进退维谷,因而可以减少人们认同道德价值的社会性障碍。
  在小学阶段,我们在学校与社区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联通机制,对小学生的热心关爱他人的行为要予以奖励,对那些冷漠的表现要予以举报、并加以适当的惩罚。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发现热心人和热心事,利用晨会课、品德课、红领巾宣传栏大加赞赏,必要时进行物质奖励,号召全体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班级可以建立专栏,开展“我是热心肠”积星比赛,可以进行“伸出我的手”主题中队会,可以引导学生走近身边人、身边事,发现生活中的榜样,讲述榜样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自己的热情。反之,我们则要进行适当地批评,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对袖手旁观者要批评指正。
  二、强化情感性道德教育,培育小学生的柔软心
  英美的初等教育“水平很低”,但他们对学生人格、个性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尊重,使得美国的基础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爱的教育。我们应该把对学生学习的过高期望值降下来,理性地将小学生从认知性活动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超前”教育必须降温,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顺应他们的心理顺序发展、生命体验方式。美国有个学者认为,从10岁到20岁,人的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在情感方面;从20岁到30岁,心智的感知能力和智能上的推理能力,则为发展的重点所在。成熟的情感是思想正确、敏慧的先决条件,智能的成长发生于我们发展过程的后半段;小学品德课程,恰恰适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年龄特点。
  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事业满腔热情,决不只是抱一种应付的态度。为了不仅影响儿童的理智,而且影响他们的情感,同样为了使他们积极地掌握知识和养成高尚道德的意志品质,教师本人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表现积极热情,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要有关爱的全面性、迅捷性与真诚性。同时,我们的品德课程应该采用整体教育的方式,通过多种策略来强化学生的热心互助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柔软心。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小学生的社区归属感
  《人民日报》近期刊文《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指出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我们正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目前中国的大城市,人口发展的速度惊人。如果人口来自不同地区,就会成无主体的社区。社区无主体,外人如过客。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著名论述,熟人社会讲的是在一个小地方,成员有血缘与地缘的关系,互相认识,所以会出现舆论压力、关系、面子等等问题,若从这个论述的反面看,一个社区的人互相不认识,自以为是过客,冷漠油然而生。而小悦悦事件,折射出我们的社会甚至已经开始从陌生走向冷漠。挽救社会伦理,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总是关在校园内。要努力让小学生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要经常协同社区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协助小学生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沟通,让每个小学生有社区归属感。我校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形成了以下传统活动:
  一是走近孤寡老人和残障者,给予弱势群体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年的三月五日学雷锋日,有爱心中队走近身边的困难群体,端茶倒水、扫地擦窗,送上勤工俭学赚来的衣物;每年重阳节,必定会去敬老院,给老人们表演丰富多彩的曲艺节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的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颗向善之心;二是定期参与社区的大扫除活动,共创清洁美好的大家庭。根据社区需要,我们的品德老师主动联系社区管理部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当回街道啄木鸟”“我为小镇添绿色”“清洁我动手”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为孩子走向社会增添了信心。
  三是互帮互助活动。每个学年初始,我们学校德育部门都要求每个班级摸清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按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类,组成1+1活动小组,必须有交叉性组织存在,即每个学生都能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在学习生活中对学习小组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点评、表彰;
  四是跨年级互动。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中就请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给了我们启发。每年的读书节之际,我们全校举行跳蚤书市,让高年级的同学带领低年级同学逛书市,在逛的同时教会低年级同学怎样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怎样进行砍价,怎样让自己的书卖出好价钱等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知识;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鼓励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文艺节目;在少先队建队日活动周上,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低年级学生系红领巾,给他们讲少先队的历史和故事等。正是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不仅让低年级的同学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更让高年级的同学感受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人需要我帮忙啊!”
  我们坚信,良好的品德缘于从小所受的教育。通过全方位的品德课程教育,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一颗热心肠,让这个世界不再冷漠,让小悦悦的悲哀不再重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