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方略反观日常古典诗歌教学】
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点之一,不仅因其是传统文化精华需更好地继承发扬,也因其可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素养。就目前笔者所在地区而言,此考点在复习中教师们都分配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做大量的题,但学生高考的平均分并不理想。这其中当然有本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文化积淀相对薄弱等客观原因,但就语文教学这一块,也有不少值得反思之处,本文就此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一、目前本地区普遍采用的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方略
目前供高考一、二轮复习的资料繁多,综合各地编纂的复习资料,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特点如下:
(一)体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纂通常以高考题型为线索,将诗歌鉴赏分为六部分:概述、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等。每一部分中,先以近两年的高考题为例,分析考点、命题指向,总结一些规律方法;再以高考题为真题示例,主要注重答案的规范性;最后再以练习题强化技能。复习中,教师也按照这一体系逐个进行。
(二)技巧
在此复习方略中,技巧是宗旨,技巧即答题技巧。如炼字类题型,分析某一字、段表达效果时,可从修辞手法、词性等角度入手,先将这一字放入句中分析,再放入诗中分析等,这样的技巧既好掌握,又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会归纳一些答题的术语让学生记忆,哪一类型题用哪些术语,都有一个大概的分类,目的是让学生答题规范化,在考试中扣紧采分点,提高得分率。
二、对方略的几点思考
(一)方略的特征
1.更多讲究技巧。如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部分里,资料会以表格或其他方式列出诗歌创作常见技巧,如对比、虚实、情景关系等,目的是以理论统领实践。学生掌握了一些技巧的理论,再运用到训练的实践中。很明显,这样的方法对于基础积累较好的学生是很有效的,但对于积累相对贫乏或悟性差的学生却有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只得生拉硬套,最后即使能够写出答案也是词不达意。
2.设计点着眼于提高高考得分率。方略的设计者们有着明确的方向性、目的性,他们的设计着眼点就是提高高考得分率,这一设计合乎目前高考的规律和特点。
(二)方略的前提
方略有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前提,即技能的培养应建立在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这个前提铺垫得不很扎实,学生就很难掌握这些技能,或者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只会背名词术语,见了诗歌就一股脑套上去,张冠李戴。这个前提就是日常古典诗歌教学。
(三)方略的效果
如何让此方略有最好的效果,恐怕还得回归到对日常古典诗歌教学的反思上来。
三、日常古典诗歌教学与高考复习教学的区别
日常古典诗歌教学与高考复习教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有一致的地方,如对学生进行练习题训练是二者都有的方法,只是进行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是二者共同的目标等。日常古典诗歌教学必须为高考复习教学做好铺垫,这也是评判日常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标准之一。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
日常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无知”到“知”再到“深知”,或者说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高考复习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总结”到“回顾”再到“强化”,进而达到掌握技能的目标,或者说是一个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过程。所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才是符合实际的。日常偏重于感性,高考偏重于理性。
(二)教学目标不同
日常教学应有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其中直接目标与高考复习时不同。日常教学的直接目标应是大量积累,其次是体悟能力的培养,而高考复习的直接目标指向较单一,就是掌握各类诗歌的答题技能,抓住采分点,高考时得到应有分数。日常重量,高考重技。
(三)教学重点不同
日常教学重点设计与高考复习时不同。日常教学中可根据诗歌的个性特点酌情设置一到两个重点,不可面面俱到,而高考复习的重点则由方略中的内容决定,或者欣赏语言,或者鉴赏技巧,而且重点的突破通常建立在对一首诗歌由意象到感情,由语言到技巧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故日常教学是化整为零,高考复习是化零为整。
(四)教学方法不同
日常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应尽量多样化,如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译诗练习、仿写练习等;高考复习方法较单一,教师讲解例题总结规律,学生拿着规律进行实践练习以强化技能,是一个由例题到规律再由规律到练习的过程。日常重引导,高考重训练。
四、对日常古典诗歌教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就日常教学如何为高考复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实现二者的共同目标,既能提高得分率,又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有几点思考:
(一)积累是日常教学的立足点
我国一向有利用诗词陶冶性灵、提高人品的传统。要达到这一目标,积累是前提,只有具备了“量”的积淀,才能保证“质”的体悟。当学生可以由感性到理性,由兴趣到自觉体悟诗歌时,审美情趣自然浸润其间,陶冶性灵便也水到渠成。积累的方法要多样化。背诵、默写是最基本的方法。学习古典诗歌,第一方法是背诵、默写,这也是理解内化诗歌的好方法。我国民间三岁孩童即可诵读“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虽然孩子们不能理解诗歌的内涵,但这并不妨碍诗歌成为他们有限知识中的一部分。古典诗歌的背诵不一定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反而大多数情况下是背诵到脱口而出之时,蓦然发现已是理解之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落实背诵、默写是第一要务,要想尽各种办法将“背诵”进行到底。
迁移是积累的又一种方法,同时迁移也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补充新知识,如以同一诗人、同一内容为迁移点,“温故而知新”,或以诗歌内容情感为迁移点调动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等拓展补充。
(二)体悟是日常教学的侧重点
“诗”是“情”的产物,其言情、言志、言理,如果没有学生的体悟,诗歌对学生来说就是苍白的、缺乏生机的。但体悟与兴趣又是不可分割的。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诗氛围是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好途径。由于古典诗歌在字词理解上的障碍以及学生固有的情感淡漠、审美情趣缺失等原因,激发培养学生的学诗兴趣实非易事,但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想各种办法,如以感观方式激发兴趣、通过举办各类有关诗歌及诗人知识的赛事激发兴趣等,营造良好氛围的过程就是学生体悟能力的提高过程。等待,也是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古语云:学之道在于悟。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体悟”中提升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有些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对此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然后给予合情合理的引导。那种只按照教参框定理解的方式是值得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