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探析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式课堂的建立]美术课堂游戏(精选)

[探析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式课堂的建立]美术课堂游戏(精选)

[探析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式课堂的建立]美术课堂游戏摘要:在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特别是高中美术教育所针对的“特殊学生群体”在当下社会背景及升学压力和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已不能再取用以前古板、生硬的教学手法和模式。在。

[探析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式课堂的建立]美术课堂游戏

  摘要:在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特别是高中美术教育所针对的“特殊学生群体”在当下社会背景及升学压力和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已不能再取用以前古板、生硬的教学手法和模式。在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大前提下,中学美术教育课堂应该采取更具有人性化和时效性的课堂组织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个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09-01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对美术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于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的其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其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段话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认真去思考与深刻领会的。
  当下的中学美术教育正处于一个改革和多变的发展时期。一方面,国家教育改革规划强调了美术教育需要大力发展和不断改革,而在实践一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在中、高考的指向针下,中学美术教育并没有从其学科本质上进行变革,只是进行了多次的形式变革而已。当下初中阶段,在作业和各类的美术比赛活动中,学生不但缺乏创作意识,学生的作业和作品的成人化和功利化倾向亦较为明显。在初中阶段便安排在各式各样培训班里进行课外美术学习,使学生过早机械地临摹着自己还没办法弄明白的素描和水粉。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不佳的学生出于圆大学梦的动机驱使下,和在当今不考创作和不考写生的“快捷高考”的诱惑下,学生纷纷拿起铅笔开始反复临摹,如此后果是直接导致了中学美术教学出现直奔高考的“泡沫”现象。
  二、创新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当下中学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知识和技能层面,总目标是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美术的欣赏和评述方法,以及了解美术的语言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上,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而且缺少课外活动时间,学生的美术视野正逐步缩小,继而出现多数学生的创造性缺失,审美趣味亦不高,而且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亦趋于无效,种种因素导致美术教育程式化和形式化。
  在以往的美术教材中,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思路方面都以强调老师为主的,极少考虑学生的学,学生都是被动状态中学习的。因此,在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打破“学科中心”和“老师中心”的传统观念,紧密围绕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要遵循中学生生理、心理和审美认识规律来进行,从而使美术教学的内容真正能成为学生接受和喜欢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把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改为主动的、探究的学习。
  (一)互动性课堂。互动式课堂就是“以个人和集体合作的方式来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术鉴赏活动。新课改是提倡自主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以先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呼应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譬如教师可以从经典的美术典故为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和勤学苦练基本功,怎能创作出流传于世的名画《蒙娜丽莎》呢?以此可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去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和接纳他人的正确观点,课堂上形成既充满了竞争而又愉快合作的氛围。在课堂上不但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氛围,既不要过分放任亦不过分严肃,在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而此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二)实践性课程。美术素质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而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份,其课程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继以学生的智力和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其意味着它本身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以及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达到使受教育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和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并引导学生的质疑,使学习有独立调查研究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外教师应遵重学生的人格,应关注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应营造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引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学生技能的全面性与社会需求的互补
  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个人心灵的艺术,其具有个人情感的特征。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却一直注重共性至上的原则,这致使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且在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艺术类的课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强调学生个人情感的表达。个性的发展既是人的本能发展的需要,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当中需要大批具有独特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善于思考的、且具有批判精神及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总的来说,要达到新课改的目标是需要教师与教材做到极致的结合,不仅需要教育者对教材的良好把握,亦需要教育者敏锐的反思和躬身实践,更重要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使学生激发出创新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M[.北京出版社,200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