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色彩虽重有简意工整规制存空灵]色彩不浓 回忆不永用意(通用)

[色彩虽重有简意工整规制存空灵]色彩不浓 回忆不永用意(通用)

[色彩虽重有简意工整规制存空灵]色彩不浓 回忆不永用意  作画贵在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  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可。

[色彩虽重有简意工整规制存空灵]色彩不浓 回忆不永用意

  作画贵在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  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
  此可为知者道,不可不知者说也。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知于心而应于手也。在宋画传移摹写方面,于非闇是下过大功夫的。他初以赵子固笔法为本,兼得圆硬尖瘦之趣,后以赵佶瘦金书笔法入画,粗细软硬、顿挫波磔之间,使线条更具书意感。其自设色用笔、勾线构图入手,进而融彻意境,出音声外,得真味之妙矣。其所摹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崔白的《双喜图》、赵昌的《四喜图》、赵佶的《红蓼白鹅图》,几可乱真。
  “作画贵在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可不知者说也。”赵孟頫的这段话,书画中人耳熟能详,相知有素。画虽一艺,古人于此冥心搜讨,惨淡经营,必功参造化,思接混茫,乃能垂千秋而昭后学。师古人技,师古人心,于非闇浸淫宋画,对李迪、李安忠、林椿、马远、马麟、梁楷、法常、杨无咎、赵孟坚等人研究后放言:花鸟画继承多,而创造少。于是在汲取宋画养分的基础上,融入当代民间大众审美意趣,使之作品诗意芳菲,别具风貌。民间审美,多吉祥寓意,且色彩艳丽,迥异于传统文人画。他曾表示:“到民间艺术和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一番,去寻找自己的笔法,大画而特画我们时代的阳光和春天”,闯出一个“活本所有,画本所无”的新风格,力求“在新世界的画坛上大放异彩”。自牡丹富贵、喜上眉梢、金玉满堂、柿柿如意等通俗题材,画出逸气来,画出空灵来,颇为不易。他曾“不再顾虑什么院体不院体、匠气不匠气、雅不雅了”,实则融会贯通、雅俗一体也。
  于非闇的《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乃填补空白之作,书中对国画颜色之品种性质、发展状况、古人着色、研漂使用,皆有详考备述。使用颜料的功力,当代无出其右。
  先有丹青,后有水墨,先有重彩,后有浅绛。张庚曰:“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工笔重彩,工序繁琐,中锋用笔,白描造型,勾勒填彩,撞水碰色,先勾后染,三矾九染。所谓九染,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提染、斡染、接染、粉染、烘染之统称也。于先生之作,画貌似古,而实质有新,青绿敷染后,墨笔复写,由淡入浓,由润而枯,设色虽浅淡而能深沉,艳丽而能清雅,浓烈而能古厚。笔墨所致,苍劲醇然,隽秀华滋,趣味更是幽幽缥缈,恬静空灵,可谓精致之构,笔工而意写。
  创作中,其采用传统工笔勾勒,以罩染法层层叠加,植物颜色和**为主,辅之以淡薄矿物色,以敷色或没骨配彩之法,使画面异常生动。渲染也颇为考究,设色渲染必由浅入深,且颜料不使有一丝尘垢,笔笔精到,丝丝严谨。工笔重彩宜于铺排靡丽、奢华堂皇之表现,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度物象而取其真,故又极易流于匠气、火气、俗气、市气,被程式化地工整细致,纤眉临镜。工序繁琐,却又题材单一,真实纤细,却又刻板僵化,单调繁乱而乏整体布置效果,色彩甜俗而悖形神兼备,工艺难免掩士气。董其昌云:“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东坡云: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工笔重彩之“淡”,究竟何“淡”?
  色彩虽重,却有简意,此为于先生之高明也。刘大魁《论文偶记》云:“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此简亦淡。唐志契《绘事微言》云:“逸有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隐逸,有沉逸。逸纵不同,从未有逸而浊、逸而俗、逸而模棱卑鄙者。逸虽近于奇,而实非有意为奇。虽不离乎韵,而更有迈于韵。”此逸即淡。黄昏只对梨花,落叶青苔归路,简也;春云吹散帘雨,絮黏蝴蝶还住,逸也。简与繁,岂止品格,逸与俗,安在境界,浓与淡,又何啻颜色。
  《宣和画谱》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风絮飘残,茫茫碧落,雁声萧关,衰草连天,有了诗意,也就有了简与逸。在于非闇笔下,点滴芭蕉,桐阴月西,年年花谱重修,燕宿雕梁,零落鸳鸯,笔笔呢喃诗文。朦胧里的有情芍药,繁丝摇落,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似李义山的无题感伤;混沌中的暗移梅影,疏疏一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乃纳兰词的玉笛太息。藕风飘轻,莲露凄冷,落残红小,任尔西风,此乃于非闇花鸟画幅中的人间微忱;萧寺别绪,晓星欲散,何处长安,归时奈何,此乃于非闇花鸟画幅外的未消迟暮。
  重彩之外,落墨勾勒、填充没骨诸法,互为交织,穿插使用。其枝干用笔多顿挫,纵横互用,勾叶则以铁线描起笔,气贯脉连,画石则多用斧劈皴,以枯笔现其质。最是翎毛一抖,姿态灵变,顾盼呼应,闻语相答,虫则模糊其翅,动感十足。再则,果蔬入画,白菜萝卜、香瓜茄子,皆时鲜口味也。花鸟画乃大自然的人文关怀。牡丹可以不分季节地绽放,葫芦里可能装着也可能不装着,所有的季节,其实都是心在消磨,所有的襟怀,其实都可在某一日空空落落,方寸为清。这让人想起了王维的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世间早已无王孙,归隐的心绪却从未间断,更早的《楚辞》中已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句子。画幅中的那一笔表现,虽不是归隐的久留地,却终是念念不忘、拳拳服膺的境域。
  在他的画里,几乎寻不到失意牢骚、反抗发泄的冷逸之笔。政权更迭,战争侵扰,母病妻逝,子女待哺,使之生活相当窘迫,在白天教书、夜间书画的紧张中,他能够按部就班,苦中求乐,养花养鸟,钓鱼听戏,童心不减,志趣不减,画面依旧明媚,色彩依旧艳丽,性格使然,还是修养所致?后来,歌颂新社会、新气象,客观上也要求画家使用明快的色调。于非闇、于非闇,其实没有办法“暗”下去,过去如此,如今亦然。
  白牡丹(局部) 立轴 设色纸本 85×50cm 1945年
  红叶鹦鹉 镜心 设色纸本 95×43cm 1941年
  绿野萍踪 立轴 设色纸本 82.5×41cm
  左图:红叶栖禽
  立轴
  设色纸本
  112×38cm
  1948年
  右上图:秋梧鸣禽
  立轴
  设色纸本
  114.3×46.2cm
  1936年
  右下图:朱竹翠鸟
  立轴
  设色纸本
  68.5×33cm
  胡家红牡丹
  立轴 设色纸本
  84.9×49.4cm
  白牡丹
  立轴
  设色纸本
  100×62cm
  玉兰黄鹂
  立轴 设色纸本
  102.5×76cm
  1956年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