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生活都是密码歌_陈良训,生活处处都是歌(集锦)

生活都是密码歌_陈良训,生活处处都是歌(集锦)

生活都是密码歌_陈良训,生活处处都是歌  对于做了一辈子群众艺术工作的他来说,“奉献”已经是深深地刻在脑海,融入血液的两个字  “二十年代初的一个金秋,孙中山先生来到梧州,革命精神振奋云山鸳水,北伐旌旗招。

生活都是密码歌_陈良训,生活处处都是歌

  对于做了一辈子群众艺术工作的他来说,“奉献”已经是深深地刻在脑海,融入血液的两个字  “二十年代初的一个金秋,孙中山先生来到梧州,革命精神振奋云山鸳水,北伐旌旗招展敌忾同仇……”
  这首经典的歌曲《孙中山先生到梧州》在全国传唱了很多年,不仅上过杂志,得过大奖,还不止一次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虽然这首歌“红”了,但词作者陈良训却没那么有名。
  陈良训今年七十岁了,在梧州群众艺术馆工作了二十多年直到退休,一直默默无闻。
  “做群艺工作就是这样啊!”陈良训爽朗地笑着。显然,对于名利二字,老人并没有放在心上。
  《孙中山先生到梧州》传唱全国
  《孙中山先生到梧州》诞生于2001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创作。这首歌讲述革命先驱孙中山在1921至1922年组织北伐期间,先后三次驻节梧州,筹备北伐战争的经过,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及民族风貌,字里行间洋溢着那段风云岁月的凝重感。
  陈良训还记得,在接到这首歌的创作任务时,领导只给了十天的时间。他抱着厚厚的历史资料回到家,不眠不休地看了七天。“那段时间,几乎睡梦中都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看完资料后,他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仰慕之情坐在书桌前,写下了开头的一句:“中山纪念堂里我放开歌喉,唱一曲啊唱一曲……”一气呵成。
  在2001年民革中央在梧州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研讨会系列活动中,《孙中山先生到梧州》被列为文艺晚会主打歌曲之一,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同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孙中山》将这首歌曲插入片中播放。2006年秋,中央民革和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组在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广场举办“世纪中山·放歌梧州”万人歌会,《孙中山先生到梧州》又作为主打歌曲演唱。后来,梧州广宇艺术团以这首作为主打歌参加苏州全国合唱歌曲比赛获得大奖,这首梧州人创作的歌曲自此传唱全国。
  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词作者陈良训的名字,他也没有因为这首歌而拿过一分钱的稿费。
  那一次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组来到梧州举办“世纪中山·放歌梧州”万人歌会时,家就住在附近的陈良训想去广场看看,在现场听一听这首自己创作的歌曲,没想到却被保安拦阻了。
  “不让进就不进吧,反正也已经听过好多次了。”陈良训对此一笑置之。
  
  群文工作就是奉献
  年轻的时候,陈良训是一个“心气很高”的少年。
  1960年,陈良训被梧州师专中文系录取。虽然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少之又少,但是陈良训却有些闷闷不乐。因为几分之差,他与梦想中的武汉大学失之交臂,这让他十分不甘心。读了一年后,他索性报名参了军。
  在部队,他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写诗歌、散文、小品,参加部队的宣传工作。“**”结束后,由于中央的新政策,参军的大学生可以补发毕业证,就这样,陈良训还是幸运地成为了大学生。从部队转业后,陈良训进入梧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工作。当时,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学新秀,不时有作品见诸报端。他的才华得到了文化部门的注意,不久后,陈良训被调到了梧州市群众艺术馆。
  能从事自己喜欢的文艺工作,陈良训感到十分幸运,但是他也知道,做群艺工作和自己业余写文章消遣是不一样的,肩负着更多的使命:要反应广大群众的生活,为群众服务。他抓住一切机会汲取营养。每一次到农村去采风、参观的时候,他都留心观察。就这样,一点点地摸索、熟悉着群众文化工作。
  除了《孙中山先生在梧州》这样宏大的历史题材作品,陈良训还有很多反映群众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在他看来,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是歌。《上茶楼》就是其中一首。
  广东广西一带的人们有喝早茶的习惯,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但喝早茶并不是单纯喝茶,还要吃各种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手段。家庭聚会,商务洽谈,或者三五结伴的朋友聚首畅叙,这充满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喝早茶,也被陈良训写成一首歌《上茶楼》。这首很“接地气”的歌,不但深受梧州人的喜爱,还获了广西社区文艺汇演金奖,全国铜奖。
  毗邻珠三角的梧州,是最早受改革开放影响的城市之一。2002年,陈良训写了一个小戏《门槛》,讲述一个闭塞的小山村里来了香港开发商,要将这里建设成旅游景点。因为古建筑有高高的门槛,香港女老板在迈门槛的时候把裙子撕破了,她嫌这门槛太碍事,要求村里的人把门槛锯掉,但是遭到了村里老人的强烈反对,两边僵持不下时,老人的儿子发现,原来,门槛是可以向一边拉开的,这样就皆大欢喜。关于“门槛”的冲突,其实是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当时虽然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很多,但大多是关于农民科学种粮、科学养殖一类的,而陈良训因为独辟蹊径,“点选得好”,这个小品剧本在文化部举办的戏剧文学评选中获奖。
  在梧州市群众艺术馆,陈良训是出了名的“快笔”,大家都知道,如果有“急活”,交给他准没错。这么多年来,他养成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创作的习惯。“所有的诗,歌词和文章没有一个字是白天写的,全部都是晚上。”梧州天气炎热,早时没有空调。每当炎夏,他在桌前灯下伏案创作的时候,妻子就把风扇放在他的桌上,为他驱散酷暑。伴随着风扇转动的呼呼声,一个个文化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广受好评的《孙中山先生在梧州》《上茶楼》,获全国工人歌曲征歌评选银奖的《狮头雄风》,获广西区评奖的《爱在清晨》《唱给妻子的歌》……
  如今陈良训已经退休了,但是身体仍然很好,坚持每天打乒乓球,还是单位的冠军。如今,已经七十岁高龄的他仍然没有放下笔。他热爱创作,留心生活,每当有什么触动了他的内心,他会立刻将之付诸于纸端。
  音乐产业已经形成成熟的市场,很多成功的音乐人往往名利双收,而陈良训虽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却一直甘守清贫。
  “因为我们做的是群文工作啊。名或许有一点,但利就肯定没有。我们都看得很开啦。”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的确,对于做了一辈子群众艺术工作的他来说,“奉献”已经是深深地刻在脑海,融入血液的两个字。这些,他早已想通了、理解了,对于物质上的清贫,他也早已经习惯了。
  责任编辑 张惠清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