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两种方法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集锦)

两种方法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集锦)

两种方法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摘要: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LMWH)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

两种方法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LMWH)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42例单侧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单纯使用LMWH和治疗组21例使用LMWH联合(IPC)。对照组从术前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0.2ml/d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预防方法的同时,联合应用IPC治疗。
  结果:对照组发生5例DVT,发生率为23.8%,治疗组发生1例DVT,发生率为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6h。在术后3d内,由于连续性使用IPC会加重患者伤口疼痛、影响睡眠甚至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必要的止痛、促睡眠药物治疗。术后3d患者由于可逐渐下地活动,因此可适当减少IPC锻炼时间。
  2 结果
  治疗组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DVT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DVT发生例数发生率(%)
  治疗组2114.7
  对照组21523.8
  3 讨论
  根据文献报道,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0%~80%,PTE发生率可高达3%~11%。DVT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也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若发生PTE多数会导致死亡。对DVT的预防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2]。
  3.1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血管内皮损伤、静脉血流减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手术麻醉、输血、人工关节骨水泥热聚合反应以及电刀的应用等,也可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3]。
  3.2 低分子量肝素钠。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LMWH规格为0.2ml/支,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428。其优点是以低剂量发挥更大的生物效能(可达98%),且其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加之本身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影响不明显。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无需连续实验室检测,减少了患者反复抽血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重要的临床意义,安全有效,做为预防DVT发生的首选药物[4]。
  3.3 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IPC)是一种序贯地从踝、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包括足底静脉泵、小腿-足底静脉泵、小腿静脉泵及小腿-大腿静脉泵[5]。通过早期被动活动患者下肢肌肉,从而改善血流状态。我们采用LMWH联合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7%,与单纯使用LMWH发生率为23.8%相比,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经实践证明,LMWH联合IPC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预防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岩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进针方法对出血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46
  [2] 时代,张明建,荆鑫,傅晨,王汝渔,徐饶.低分子肝素与机械疗法对下肢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第12卷第3期:98
  [3] 杨佐明,戴士峰,刘晓明,张静梅,张艳蕊,孙健.人工髋关节置换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2卷第22期2008-05-27:4324
  [4] 邢庆胜.低分子肝素在骨科大手术后的应用体会.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年7月第21卷第7期:608
  [5] 徐刚,潘志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国际骨科学杂志,2006年1月第27卷,第1期:4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