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人工流产中不同镇痛方法效果的比较:人工流产后多久能上班(精选)

人工流产中不同镇痛方法效果的比较:人工流产后多久能上班(精选)

人工流产中不同镇痛方法效果的比较:人工流产后多久能上班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中不同镇痛方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行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镇痛。

人工流产中不同镇痛方法效果的比较:人工流产后多久能上班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中不同镇痛方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行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镇痛,B组行2%利多卡因镇痛,C组不采取镇痛方法,就三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三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
  结论:人工流产中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推注,镇痛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了手术质量。
  关键词:人工流产 不同镇痛方法 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83-02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公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育龄妇女妊娠终止率逐年增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是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分娩质量的保障[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行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镇痛,B组行2%利多卡因镇痛,C组不采取镇痛方法,就三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0例,年龄17-42岁,平均(32.5±3.7)岁,宫内正常妊娠均经白带常规检验、B超检查、妇科检查等确诊。孕周5-11w,平均孕周(7±0.8)w。排除药物过敏史,有心、肺、肾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三组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30例术前行血尿常规、B超、心电图,凝血四项检查,并行双合诊检测,排除有手术麻醉禁忌证的患者,术前4-6h禁饮食。取膀胱截石位,指导患者两腿分开,行妥善固定后,同步对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进行监测。行静脉通道开放,并持续吸氧,常规消毒,首先芬太尼0.002mg/kg缓慢静脉推注,在2min后给予异丙酚静脉推注,诱导剂量为2mg/kg,人工流产术在患者眼眨反射完全消失后进行,对患者术中的反应进行观察,并依据需要,加用芬太尼20-30mg静推。B组30例常规消毒铺巾,给予利多卡因2.5ml于宫颈3点、9点处分别注射,行局部阻滞麻醉后手术。C组30例采用传统人流手术。在围术期均无镇痛药物应用,加强语言交流安慰,分散其注意力,以对疼痛的感觉进行缓解,减轻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对人流效果、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进行观察。人流效果:完全流产:吸取绒毛、胚胎及其组织干净完全;不完全流产:需行二次手术刮宫,因绒毛等残疾留宫内,或胚胎及其组织吸取不完整;流产失败:术后出现宫感染、人流综合征,及术中大出血或宫腔粘连等。术中出血量:血量在负压瓶内>30ml为出血量过多。
  1.4 镇痛效果。显效:无意识及腹痛、安静入眼;有效:患者基本安静,下腹有稍微胀痛感;无效:患者大声呻吟或不够安静、表情痛苦、自感下腹疼痛。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见表1。
  表1 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X±S,ml)完全流产[n(%)]人流综合征[n(%)]
  A组3014.23±2.21*29(96.7)*1(3.3)*
  B组3015.21±2.0728(93.3)1(3.3)
  C组3015.17±2.4528(93.3)2(6.7)
  注:与B、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镇痛效果。A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镇痛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3024(80)6(20)0(0.0)100%*
  B组303(10)26(86.7)1(1.1)96.7%
  C组302(6.7)10(33.3)18(60)40%
  注:*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人工流产中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推注,镇痛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了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78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7-399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