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中医药相宜性教学模式研究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摘要:针对专业特色进行了实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和改革,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以中医药作为背景的实验案例,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程序设计;中医药;实验教学
0引言
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服务于中医药行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1]。为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和中医药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本文探索了与中医药特色相适宜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以中医药作为背景的实验案例,有意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对中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逐步找到计算机和医学的契合点,为学生将来在计算机学科和医学两个学科领域进行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真正有特长、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大体上实行的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阅并评定成绩”的串行模式,在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因为相当比例的学生的实验目的是通过考核或者得到好的分数,所以常会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时感到内容枯燥,缺乏主观能动性,课后不认真总结思考,甚至出现缺课、抄袭报告等现象,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无法全面反映取得的实验效果,教师只凭实验报告评定成绩有失真实,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2 缺乏与中医药知识的结合
由于中医药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中医药特色,有一部分医学课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计算机和医学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甚至认为学习医学课程没用,这和我们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以中医药作为背景的实验案例,进行医学类相关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实现对计算机和中医药知识的有机结合。
2 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2.1课程改革
传统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附属在理论课中的,实验学时比较少,只有24个学时,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实验学时是很欠缺的,远远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目的。学生也反映单靠24个学时,实验是做不完的,甚至体现不出实验效果。基于此,我们以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为指导,设置独立于理论课的实验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在教学大纲中独立设置,独立学时学分,学时增至36学时,在此基础上增加24个学时作为机动时间,加强实践训练。
2.2 教学改革
2.2.1设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在每个实验开始前明确列出学生完成该实验应该具备的知识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查找和学习。在实验课上给出实验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基础实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使学生学而有趣,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双主”原则[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2.2 设计合理的案例
我们把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放在改革的首要位置。学生尽管学习了多门医药类课程,但体会不到其用处所在,为使学生能将计算机和中医药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意的引导,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教学计划规定必须完成的题目之后,编制一部分以中医药作为背景的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题目一部分是由老师精心设置的与中医药相关的题目,比如中药复方配伍的药效检测程序设计;一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选取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设计。教师设计的题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避免一开始设计的题目就太难而使学生感觉无法入手,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符合专业特色的案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 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3]。同样的实验任务后进生吃不消,失去学习信心,尖子生吃不饱,缺乏兴趣,所以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总体基础,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深广度,与实际接轨,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主要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习题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创新设计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以课题形式进行,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少数优秀学生设计一些中医药类实用软件,通过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SRT)项目或参加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2.4 多方位的考核方式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独立设课后需要单独考核,为了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采用上机考试、单元考核、大作业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上机考试试题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单元考核侧重于学生按时按量规范编程的训练;大作业侧重于编程语言与中医药知识的综合应用;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核检查。多方位的考核方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2.2.5 不断更新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
教材一般滞后于实际教学,而教学是活的,教师应准备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根据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反应,找出不足之处,通过反复比较研究,得出最佳教学案例,随时补充新的案例。选编经典、切实可行的案例需要教师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 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与中医药特色相适宜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程中因材施教;通过有意的引导,合理的案例,多方位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将计算机和中医药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同时把中医药知识巩固并掌握。通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窦彦玲.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3:36-37
[2] 傅胤荣.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 2: 47-48.
[3] 何文孝,钟琪.《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9, 7: 84-86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项目(J11LF29);济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202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0-23)
作者简介:窦彦玲,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