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意见】 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摘要】: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最佳机遇期。为加速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XX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总体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最佳机遇期。为加速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XX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专题调研和行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规划执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生产规模不断壮大。XX是老、少、山、穷、库区县,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工业发展滞后。“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兴县战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强力招商引资,使工业发展出现可喜局面。至2005年,县属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16.03亿元,比2000年增长92.7%,“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4.02%。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6.23亿元,比2000年的1.63亿元增长2.53倍。
(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十五”期间,全县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5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79.43%,年均完成投资3.53亿元,比“九五”期增长1.18倍。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如三源水泥一期工程(60万吨)、古城锰矿一期工程(30万吨)、铠榕锰业一期工程(电解金属锰1万吨)、蒙特锰业一期工程(电解金属锰2万吨)、招徕河水电站(3×12000千瓦)、三背河水电站(2×3000千瓦)、天长化工、隐龙山矿泉水、亚太气体、清江肉羊加工厂、土家嫂食品厂、魔芋胶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宏发纸业、清江化工、泰榕药业、矿山机械等一批老企业完成重组改造。还有一批结转到“十一五”期建设,如锰业集团扩建锰矿将达到40万吨,锰系列产品加工将达到10万吨(电解金属锰增加到6万吨,低炭锰铁2万吨,二氧化锰2万吨,锰渣利用拟开发生产锰渣环保砖5000万块/年);三源水泥二期扩建日产熟料4000吨,总规模将达到210万;东流溪二级电站(2×5000千瓦)、长沙头水电站(2×5000千瓦)、长丰水电站(2×5000)千瓦;蔬菜冻干食品生产线;木瓜系列产品开发等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促进我县工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民营化进程稳步加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县工业经历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租赁、出售、托管”等方式,全面推进了县域经济的民营化进程,产权结构呈现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县属20家国有企业已实现退公转民,并通过资产变现、清收货款、向上争取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一次性安置职工2800多人,同时通过剥离、核呆等多种形式消化历史债务近2亿元。到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7亿元,其中4家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0.32亿元,占13.6%;15家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占86.4%;乡镇企业已全部实现民营化,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体。
(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外贸出口实现质的飞跃。“十五”期间,我县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实际引进资金8亿元,比“九五”?时期4000万元增长19倍。同期引进32亿日元建设了招徕河水电站,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2005年,以铠榕电解金属锰、顺达工贸为主的工业品出口额达到230万美元,外贸出口实现质的飞跃。
(五)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2005年,县域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8亿元,比2000年增长116.29%,年均递增16.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6亿元,比2000年增长308.33%,年均递增长32.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1.72亿元(不含隔河岩)上升到2005年的6.46亿元,增长275%,年均递增30.26%;产销率由2000年的96.18%上升到2005年的100.8%;工业企业的获利能力逐步增强,2000年工业经济效益呈整体亏损状态,2001年盈利0.045亿元,2002年盈利0.12亿元,2003年盈利0.16亿元,2004年盈利0.17亿元,2005年盈利达到0.48亿元。工业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逐年增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成为主体税源。乡镇在免征农特两税后,乡镇工业也成为主体税源,年提供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鸭子口、渔峡口、榔坪和都镇湾等乡镇的工业税收已占到财政收入的80%以上。
二、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实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
(一)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经济效益差。2006年底,我县各类工业企业139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9家,仅有2家中型企业,其余均为小型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有的还是作坊式加工方式,市场竞争力弱,在规模以上的19家企业中,有10家亏损,亏损面占52.6%,亏损额高达0.2亿元,比2000年上升219.2%。工业经济仍然属于粗放型的以外延扩张为特征的增长格局,以2004年为例,技术改造投入1.66亿元,但用于扩建的占89%,用于改造的仅占11%;技改投资总额中,用于设备、工具、器具购置的只占49%,而建筑安装和其它费用占51%。
(二)资金短缺和电力不足,仍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资金总量不足仍是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004年,县级财政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708?万元,县“十五”期投入最多的一年也只占当年财政支出?27611万元的?2.56?%。2005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9.72亿元,比2000年末净增10.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仅为7.68亿元。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资金需求量增加,?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又使得有限的资金难以形成合力,资金紧缺的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我县电力、交通和原材料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以电力为例,“十五”期末我县小水电装机虽已达3.95万千瓦,年发电可达2.7亿千瓦时,县域还有隔河岩水电站,可谓发电能力充裕,但小水电均属径流式发电,实际可用的负荷和电量都无法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工业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我县工业增长仍是传统的高消耗增长方式,尚处于工业化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仍处于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初加工产业阶段,企业向自然过度索取,资源消耗量大,不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投资体制的改革,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也仍然存在。
1/4 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