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有哪些观察点_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对课堂的行为进行观察。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教师就一直着力于课堂观察,只不过是日常的一般意义的观察居多,很少进行专门的课堂行为研究。作为专业活动的课堂观察最初是由教育研究者发起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课堂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创建了课堂观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用于论证理论上的假设或得出某种理论观点,也会据此为学校、教师与学生提供改进建议。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以往传统的听课评课类似,是学校最常见的教学研究方式,但他们又有差别。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上,在教师的施教行为上,在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传统的听课评课缺乏科学性、技术性,不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的多种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直接或间接从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作出有依据的科学评价,以求得学生学习的发展和促进教师施教水平的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一种专业技术。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一种重要、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它具有两个主要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具有“临床指导”的性质。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成绩,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进行“临床诊断”,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程序、反思研究教学等等方面做出观察透视,分析问题的所在及其因果,判断其价值,总结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观评课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教师教学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西方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输入,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然而,何为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到底会生发怎样的教育意义?教师的观察行动又会受哪些限制?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探讨一下。
三、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方法与行动的结合体
研究者的课堂观察为教师开展专业的课堂观察提供了行动典范,教师要改变观察随意性,就要像研究者那般从事专业活动。但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教育经验与研究目标不同于专门的研究者,所以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在目的、内容、工具与结论处理等方面与研究者的观察应有所不同。
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教师之间的同伴观察,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观察,它是为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为了验证某种教学假设或推演一些理论;它是观察者运用可记录的、便于自己分析的观察量表对课堂进行实录,而不是一味地依靠专家编制的量表;它是基于记录信息的适度推论,而不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漫谈。
四、课堂观察的意义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
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被众多研究所证实了的,只不过很多研究的结论比较倾向于教师自身和学校,认为课堂观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改进,但实际上,教师参与课堂观察不仅影响自身与学校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关注、研究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和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观察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由学生的输出结果来检验,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教师与学校的。
五、课堂观察的限制也正是它有效实施的条件
我们在肯定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积极的一面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师开展课堂观察会受到哪些限制,即教师参与课堂观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也就是要认识到课堂观察有所不为的一面。只有全方位地、理性地认识课堂观察,才能更好地凸显它的优势,发挥它的功能,体现它的意义。
此外,课堂观察只允许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个观察点。不管是个体,还是合作体,选择观察点,进行课堂行为观察都是有限的。反过来讲,有所选择,学会放弃,才能使观察更加细致与深入,也更能实现它的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课堂观察设计成系列研究,把一次次的不同行为的观察串联起来,就会形成对课堂行为的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