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坚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 诵读经典诗歌,弘扬民族正气(精选)

坚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 诵读经典诗歌,弘扬民族正气(精选)

坚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 诵读经典诗歌,弘扬民族正气现在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一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观消极颓废,养成许多不良生活习气。他们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道德败坏,行为坠落。加之受社会上黄、赌、毒。

坚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 诵读经典诗歌,弘扬民族正气

  现在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一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观消极颓废,养成许多不良生活习气。他们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道德败坏,行为坠落。加之受社会上黄、赌、毒等不良习气的影响,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他们在生活中稍遇挫折,就无法面对,觉得前途无望,寻死觅活,经受不起打击,动辄轻生,视生命如同儿戏。他们缺少责任感,更考虑不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和谐氛围下的社会环境,又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生活空间;义务教育的免试直升,又给他们自身的知识欠缺有机可乘;独生子女的优越感,让他们更加骄横跋扈,趾高气扬。面对这种现状,家长们束手无策,许多人都把它当作是社会问题,眼睁睁地看着家庭悲剧的不断发生。人们在为这些过早凋落的花朵惋惜时,更为他们的未来而忧虑。作为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的手段改变这种现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时,还强调了教育要“立人树德”。就是要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实施完整意义上的树人教育。教育要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内在身心品质为根本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这不仅给我们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还给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觉得秉承我国传统的“诗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陶冶爱国情操,匡扶民族正气,增强历史责任感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就是长期积淀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古代或是现在,这种感情都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各族人民生存发展、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民族发展和祖国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对于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社会的安定和谐,生活的富足优越,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感到爱国很抽象,有些缥缈,充其量只不过是每周进行一次惯例性的升旗仪式,每学期听一两次爱国主义专题讲座。这些形式过于实质的表面文章,恐怕只能让学生对于爱国的理解只停留在抽象表面上,很难产生真正的深刻的爱国情感。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长廊里,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吟诵那些脸炙人口的诗篇,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代诗人们心灵的震撼,而最能拨动我们心弦的,则是在这些诗篇中激荡着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旋律。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光耀干古的爱国诗篇。屈原的诗,哪一首不袒示他痛苦而高洁的灵魂,哪一篇不浸透他忠贞爱国的血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出诗人在报国无门时以身殉国的悲壮。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期望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我觉得让学生经常诵读这类古代的爱国主义诗词,感受其中震撼人心的爱国情怀,不忘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才能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弘扬民族正气,抵制消极颓废思想,让青少年成为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能够承担起祖国未来建设重任的一代新人。
  二、磨砺自我,坚定意志,立志成才
  诗歌的励志教化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到过。孔子把“诗”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为此他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教育课本。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第十七》)。用现代白话理解,孔子所说的“兴”是指诗歌运用比喻联想,托事于物,因物寄兴,有激发情感意志、使人奋发有为的作用。在我们平时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诗歌的教育作用,有时可以胜过苦口婆心地说教。对于学习不够专心的学生,我们不妨让他经常诵读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勉他们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学生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学生,我们不妨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加以鼓励,让他们坚定人生信念,勇敢面对失败,振作精神,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我不妨适时地送他们一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告诫,让他们能够时刻警戒自己,切不可妄自菲薄,骄傲自满,而是要戒骄戒躁,不断进取,达到人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这样把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教益,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理解生活。
  三、继承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德,加强自身修养,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999年春,江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说:“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提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可以移风易俗,可以改变和增强人的素质。孔子认为对人要求的基础是修己正身,即培养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温柔敦厚作为儒家的传统诗教,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的诗教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忠君孝亲,尊宗敬祖;克已复礼,善善恶恶;仁爱礼貌,谦恭谨慎;修德行善,正直无邪;咏诗言志,坚定志向。在这些方面,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提高青少年的品德修养和积极的人生观方面,很有现实意义。孟郊的《游子吟》以其朴实无华却又催人泪下的诗句,把亲情形象化、具体化了,饱含深情地颂歌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母爱。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知道唤起了多少人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啊。早在两千多年的《诗经》里,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诗句。读着这感人肺腑的诗,怎能不让人为父母博大的爱而感激涕零呢。宋代诗人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诫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也存在着缺点,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年,克服自身的不足,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称赞。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友人的思念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这些诗歌无论是从亲情还是友情方面,都能让顿生仁爱之心,建立起与他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诗歌是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学习诗歌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学生的健康心态,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境界。“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让我们引领学生去鉴赏传统文化瑰宝,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心灵世界,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