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业_文化工业下的娱乐状态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从对现代资本主义全面异化分析入手,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化产业和强制性消费把人变为“单向度的人”。本文依照这种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路径来对《娱乐至死》进行阐释和解读。
关键词:文化批判 《娱乐至死》 文化工业
《娱乐至死》一书是由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1931-2003)所著,表达了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的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以娱乐作为表达方式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控制了大众的思想,使我们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一
“这是一个娱乐之城,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面对电视时代的到来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尼尔.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一书中如是说。
当文化从一种创造性的、批判性的过程变成工业生产过程,变成大规模复制的商品,同时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介既是文化产品,也是文化工业得以不断壮大发展的传播渠道。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启蒙以来的大众文化进行了批判,而波兹曼在文化传媒方面的研究继承了这种批判。他通过对文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当代文化的另一种样态。阿多诺把所指的文化工业的起源追溯到17世纪,认为那是以娱乐为手段旨在达到逃避现实生活和调节世俗心理的目的的产物,觉得纯粹的大众娱乐骗走了人们从事更有价值和更充实的活动的能量与潜力,使人们成为了文化工业的附庸。1在这一点上来讲,波兹曼吸收了阿多诺的理念和批判的态度,认为这种大批量的文化生产方式必将导致文化收到严重桎梏,从而导致活力降低失去批判性,最终达到统治阶级所希冀的稳定意识形态的控制。
二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名字叫‘电视’的原因所在。人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
《娱乐至死》最早成书于1985年,书中所提及的当时逐渐兴起的重要媒体(也即我们所理解的大众媒介)是电视。与以往的报纸、广播等媒体所不同的是,电视为大众呈现了繁多的信息呈现形式,使人目不暇接,大多数都只能被动接受,使娱乐本身成为娱乐的目的所在。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者在文化工业理论中探讨过文化的娱乐功能。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总是提供给人们花样繁多的形式,并且让人们觉得,这种形式带来的快慰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娱乐”成为文化生产的主导性原则。“娱乐”让人们失去反思现实真正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这一点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文化商品的角度探求“娱乐”和尼尔从媒介这一传播学角度探讨娱乐,二者虽然在文化工业给大众带来的无实质思想和批判的娱乐性、欺骗性、操控性分析上殊途同归,但笔者个人感到所分析的路径和思路是具有一定差异的。
因此,娱乐至死,更多的可以看作是波兹曼关于阿多诺和马尔库塞关于文化工业理论的细化和带有改动的延伸。
三
“有两种方法都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在这两种方法之中,第一种类似于焚书坑儒与***,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显然更接近了第二种。不难看出,法兰克福学派所谓的文化工业的目的和动机就是获利,这决定了他的内容、形式、技巧等也要像市场经济运作一样,产品也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在这样的景况下就培育出了一种速食性的文化:如同快餐食品一般在传送带上被机械化地制作,调料一致口味一致,交换和消费的过程都相当的标准化和非个性化。久而久之,这种文化工业的地位越巩固,就越会统而化之地应付、生产、和控制消费者的需求,在资产阶级的意义上,娱乐已经被启蒙了。……商业和娱乐之间原本就有的亲和性,却表明了娱乐的特殊意涵:即为社会辩护。2
如书中所描述的和文化工业的理论所指,大众媒介是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在艺术形式的掩盖下依靠机器批量化生产大众文化,其背后更深入的目的是统治阶级(资产阶级)通过制造虚假需求的方式控制广大受众,以维持自身的意识形态。3这个时候,在阿多诺观点中提倡的“本真文化”该具有的重要特征——反叛性已经丧失殆尽,文化已经蜕变成为一场滑稽戏,再无生机可言了。
笔者对于波兹曼在书中所阐述的理论较为赞同,娱乐至死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的一个特征。但是波兹曼的理论未免过于悲观,笔者认为,探究娱乐何以至死从而能够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一趋势带来的弊端,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导致娱乐至上,缺乏思想和引导性现状出现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道德底线、文化导向的问题。我们文化的生产机制、文化自身发展的逻辑,以及构成文化生态的媒介链条等等,都会助长这一现状,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
参考文献:
[1] 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2] 马友平.阿多诺、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的“存在"之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30
[3] 王小岩.评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4] 谢志文.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的理路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5]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154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
[6] 赵勇.何谓“文化工业”——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1期
注释:
[1] 马友平.阿多诺、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的“存在"之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30
[2]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154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
[3] 赵勇.何谓“文化工业”——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