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论述】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市政道路施工经验,就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路面开裂等出现的质量通病产生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办法,以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 质量通病原因 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 recent years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subgrade, pavement trench backfill subsidence, cracking and other quality common fault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urban road; the causes of common quality fault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各个城市积极加大市政道路建设步伐,城市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政道路不断向周边延伸,使交通大为改善,一些城市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质量与管理问题。
1 市政道路路基与路面产生问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整个道路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要铺设各种不同的管线,因而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直接关系到道路路基的稳定,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回填土施工过程中超厚度回填、倾斜碾压、填土土质不符合要求,回填土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均会引起回填土密实度不达标,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压机械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大粒径块状物,妨碍土体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压机械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沟槽有积水时直接填土会引起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不可能夯实,易造成沟槽回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整体稳定。
治理方法:
1.1.1 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根据压实机械的吨位确定。
1.1.2 在路基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施工方法。
1.13 基原地面的横坡或纵坡大于1:5时应做台阶。
1.14 沟槽回填时分段填土,应分层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度不小于1m,土颗粒要保证均匀无杂物。
1.1.5 沟槽有积水时要先排除积水,视槽底情况插片石或填砂砾进行处理,而后按要求回填土。
1.2 路面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1.2.1 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2.1.1 水泥的安定性不达标,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
1.2.1.2 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或水,未按要求养护或龄期不到就通车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
1.2.1.3 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导致混凝土离析。
1.2.1.4 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过振,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除。
1.2.1.5 模板拼装不牢固、不严密,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1.2.1.6 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1.2.2 上述病害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1.2.2.1 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间隔及次数,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或水。
1.2.2.2 混凝土搅拌站要有水泥存量,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
1.2.2.3 模板要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过振,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
1.2.2.4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并控制砂石含泥量。
1.2.2.5 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要求正确留置施工缝。
1.2.2.6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
2.1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枢纽,不但要考虑其承担的城市交通重任,还要考虑到与其他专业的统筹衔接
施工初期要结合城市定位和长远期规划,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幅调整路线、管线布置冲突、道路刚竣工就破路埋管等影响施工质量现象。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联络,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2.2 市政道路多为政府财政筹集资金,因此受行政指令影响较大
在确定质量、进度、投资目标时往往因行政指令而产生较大的随意性。施工单位承揽工程时往往是承诺得很好,但在施工中因诸多因素影响会使工期拖期,或者为赶工期牺牲质量。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绿化等因素影响,实际施工的难度大,因而进度难以控制。因此,要准确计算出建设工程的基本建设工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天气、地质、交通等因素确定建设工程的合理工期,以便于进行招投标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安排和进展。同时,还要积极做好工程的初步预算,为确定招标标底提供依据。
2.3 堤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施工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2.4 建立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市政道路管理体制
市政道路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于城市的各个经济部门,其运转具有强烈的系统协调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高效的市政管理体制是强化市政道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市政道路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高效的市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体现责权利相统一、建管养相分离、统筹协调与分级负责相衔接、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相补充的原则。特别是要请政府牵头,深入调查研究,理顺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各部门与市政道路建设部门的职责和关系,以建立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市政管理体制。
2.5 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在某工程匝道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一根桩刚浇到2m时发生混凝土堵管现象,而且经过努力堵管问题仍不能解决,此时正好质量检查人员到现场,果断采取拔出导管、移钻机重钻
的处理办法,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断桩事故。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记得有一次,一位资深模板工在搭设天桥楼梯模板时对设计图理解不当,又听不进质量管理人员的纠正,但该管理人员没有气馁,从正反两面同他一起推敲,并在实地放线,终于让模板工认识到问题所 在,避免了质量事故。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采取措施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环节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技术标准,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引入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机制,消除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 苏宏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徐伟.市政工程质量通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阎瑛.浅议城市道路的质量保证[J].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