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马克思主义考试表情包_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精选)

马克思主义考试表情包_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精选)

马克思主义考试表情包_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摘 要: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

马克思主义考试表情包_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摘 要: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质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关键词:马克思;感性自然观;实践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8-0047-03
  一、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的非实践性
  自人类产生以来,自然就成为人们思考的话题,从而也成为整个西方哲学界探讨的重要论域。费尔巴哈以前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哲学家都把自然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关于自然的问题,说到底也是唯一困扰着贝克莱、休谟、康德和黑格尔这些伟大的心灵哲学家的问题。任何情况下,他们的答案说到底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心灵创造自然,或者说,自然是心灵自主和独立活动的副产品。”[1]8费尔巴哈对这种唯心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颠倒,他认为自然是不能被创造的,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在发生学的意义上解决了精神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他把自然仅仅看作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天然自然。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集中体现在他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批判中。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在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中,自然界与人是主题。费尔巴哈认为,新哲学以人和自然为唯一的最高对象。费尔巴哈这样论证新哲学:新哲学的认识原则和主题并不是自我,不是绝对理念,而是实在的完整的人的本质;实在、理性的主体是人。是人在思想,并不是自我在思想,并不是理性在思想。新哲学不应该从上帝、绝对理念开始,而应该从自然开始。他指出:“如果毫无疑问,自然界是精神的基础……那末,自然界是有客观根据的开端是哲学的真正开端,也就毫无疑问了。”[2]87费尔巴哈的新哲学非常重视自然,一切科学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哲学也应该以自然为基础。然而,由于费尔巴哈只是从客体方面直观地理解自然界,而没有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方面去理解自然界,所以他谈论的自然界始终是抽象的自然界。马克思指出,“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3]116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评费尔巴哈:“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4]76后来恩格斯也批判费尔巴哈,他虽然紧紧地抓住了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费尔巴哈的“人”,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费尔巴哈的“人自然界”,是直观的自然界,与人的实践无涉。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因而费尔巴哈的自然观是抽象的自然观。
  另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抽象自然观。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将自然界理解为观念的外在形式的思想。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黑格尔虽然看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但他又将自然视为“绝对精神”的外在形式。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这种抽象自然观,认为这里的自然界是“思想的异在”,是“自然界的思想物”,无非是“自然界诸规定的抽象概念”。因此,“对他说来自然界不过是在感性的、外在的形式下重复逻辑的抽象概念而已。”[3]117在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中,自然界的目的就是对抽象概念的确证,而自然界本身则只具有外在性意义。马克思认为黑格尔颠倒了现实的、感性自然界与抽象自然界的关系,其结果导致了感性自然界与抽象自然界的对立。而在马克思看来,感性自然界并不是抽象自然界的外在形式,相反,抽象自然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感性自然界的反映。这种抽象的自然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而言既不合理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对人来说也是无”。马克思批评了黑格尔抽象地理解自然、将自然与人分离开来的做法。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不是与人无关的抽象概念,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自然观虽然是从主体出发来理解自然,但主体却不是人,而是精神;虽然把自然界理解为一种活动与过程,但不是人的实践活动,而是精神思辨活动的展现,活生生的自然界在黑格尔这里最后竟成为抽象、虚无。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抽象自然观的辩证超越与扬弃。
  在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中,哲学所关注的应该是感性的、属人的自然,而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自然,“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成为实际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的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3]92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是“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实践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这恰恰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所不能理解的。由此,马克思摆脱了旧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的、空洞的、直观的理解,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然、社会与人的真正统一。因此,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既是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抽象自然观的批判与吸收,更是辩证超越与扬弃。
  二、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实践性
  对于在人之前或在人之外的纯粹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界,并不构成人的生活世界的内容,向来不是马克思关注的重要论域,虽然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存在的基础与前提,始终保持着相对于人来说的“优先地位”,但由于它们并未与现实的人发生现实性的关系,它们既不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也不是人类实践的对象,因而在马克思看来它们在本质上相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这里的“无”不是本体论上的“无”,而是价值论上的“无”,也就是说无意义。对于在人之前或在人之外的纯粹宇宙论意义上的世界,这纯粹是抽象的问题,“是一个因为荒谬而使我无法回答的观点”。[3]92因为,“你设定它们是不存在的,你却希望我向你证明它们是存在的”,“不要那样想,也不要那样向我提问,因为一旦你那样想,那样提问,你把自然界的和人的存在抽象掉,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3]92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感性自然界”与“对象、现实、感性”之间是经常可以替代、互相解释的同义词。“感性自然界”之所以是感性的,深刻的原因在于它与人的存在之间发生着一种对象性的而非分离的、现实性的而非抽象的、感性的而非虚幻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