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战略进程及对策]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从国际知名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为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必然要打入国际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这不仅是企业自身拓展市场、整合资源的需要,也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惯性思维,实施国际化战略。事实上,目前国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已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定义国际化企业可能涉及一系列经济指标,但从根本上来说,国际化企业应当具备通过优化配置全球市场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的能力。不同行业的企业应当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与同行业的世界领先企业对标,从而明确自身国际化战略定位。本文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团)为例,探讨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进程及对策。
1 中海集团国际化战略定位
中海集团成立于1997年,最初主营国内沿海航线。作为一家国有大型航运企业,中海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定位是打造“百年中海”,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自成立以来,中海集团不断加快海外产业发展步伐,建立并完善全球化经营网络。目前,中海集团的海外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的8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欧洲、北美、东南亚、西亚、韩国等控股公司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代理公司,营销网点超过300个,外籍员工名。中海集团现有集装箱班轮航线80余条,航线服务范围覆盖我国沿海、亚洲、欧洲、地中海、美洲、非洲、波斯湾等全球主要贸易区域。在航运主业的带动下,中海集团的码头、物流等业务在海外也得到较好发展,其中,中海集团投资的美国洛杉矶港100号码头是全美首个绿色环保码头。
2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企业家缺乏国际化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效应,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虽然我国有很多知名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首次公开募股和并购等活动,但仍有部分企业家将眼光仅仅局限在本单位、本地区、本国的范围内,无法领导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走出去”是企业降低单位经营成本以及实现规模经营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从战略选择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通过国际化吸引和掌握资源,从而影响和控制所在行业的全球市场,掌握市场秩序的发言权。总之,企业只有在立足国内的同时,从适应全球竞争的视角看待问题,才能认清自身位置,进而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2.2 人事和薪酬体制不完善
企业国际化意味着企业人才国际化。实施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专业人才,更需要具备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理人才,而人才不足恰恰是制约我国部分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熟悉国际规则和东道国市场法律的国内人才缺乏的情况下,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能够弥补依靠自身培养之不足。另外,跨国企业经营人才本土化也已成为趋势。我国海外企业实行人才本土化,揽四海英才为我所用,这是明智之举和行之有效的发展捷径;但由于人事、薪酬、审批等体制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在使用国际化经营人才的过程中受到限制。
2.3 企业缺乏品牌和质量意识
企业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时,必须加强质量意识,培育自身品牌;如果仅停留于产品销售,或仅满足于为国外品牌代工,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中海集团从开展集装箱运输伊始就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直接面对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挑战。由于在运输时间、班期密度、船舶等级、信息系统等方面坚持国际化服务的道路,并在不断缩小与世界一流航运企业差距的同时,努力培养“海纳百川、诚信全球”的中海品牌,中海集团在成立短短10年之后就成功跻身世界十大班轮公司之列。2007年4月,在英国权威刊物Lloyd""s Loading List 举办的2006年度明星企业评选活动中,中海集团旗下的中海集运从众多班轮公司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年度最佳班轮公司奖,以及地区最佳客服奖中的远东航线奖和北美航线奖,成为该刊历年评选活动中首家一次性赢得3项大奖的班轮公司。
2.4 国际化企业文化尚未形成
在1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的企业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员工素质较高,管理基础较好,工业流程较为完善,并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而我国企业由于没有经历这些过程,不熟悉国际制度应用和国际博弈规则,加之东西方文化难以融合,导致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很难得心应手。在文化和知识不对称的情况下,直接将国外企业管理模式嫁接到我国企业,不仅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使企业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2.5 大多数企业尚未完全适应国际市场准则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国际化意味着利益的交织与冲突。企业如果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和东道国的法律、文化等,就难以融入当地市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企业应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学会国际商战的应对之道,从被动承受转变为积极应对。
3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对策
(1)在人事和薪酬体制改革方面对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实施人事和薪酬体制改革,为企业聘用国际化人才(如聘用外籍人士担任管理人员等)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吸引国际化人才团队,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2)开展政府与企业间的人力资源交流。外交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每年都有部分人员退休回国,他们长年在国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熟悉当地的官员、企业和文化。对于“走出去”力度较大的企业而言,可以考虑聘请已经退休的驻外外交人员担任管理人员。
(3)在国际市场上物色管理人才。目前许多美国企业、欧洲企业甚至相对保守的日本企业都聘用国外人才担任高管,人才的国界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我国企业要实现国际化,也应当使用国际化人才,包括前文提及的退休外交人员、外企培养的人才甚至外国人。中海集团在全球营销网络内招聘许多当地的销售人员,这是在人才队伍国际化方面所作的努力之一。
(4)在企业实施对外投资和收购的过程中,国家应当给予企业更多的资金管理支持。
(5)企业高管应当接受国际培训或在海外挂职锻炼,加强学习和交流;企业也可以从海外聘请专家,对高管进行培训。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