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护岸在城市河道建设中的应用:河道生态护岸
姓名:党琼性别:女出身年月:1974年9月20日 职称:助理工程师 摘要:随之社会的发展城市河道的功能已经不在局限于防汛,而扩展到集防汛、生态平衡、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综合型河道。本文就针对防汛、生态、景观型标准河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型护岸 河道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护岸的功能
所谓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其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在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可以等到充分保证,同时其具有较好的抗洪强度和丰富的河流地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道的护岸也从最初的规范水流向这一单一功能,又增加了防洪功能以及提供给人类休闲、观赏和亲近水体等功能,成为我们生活当中多功能的综合服务设施。
1.1 防洪功能
生态护岸作为一种新型的护岸型式,本身就具备抵御洪水的能力。生态护岸的植被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文状况,使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当洪水来临时,洪水通过坡面植被大量向堤中渗透储存,缓解洪峰,起到径流延滞作用;当枯水季节到来时,储存在大堤中的水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生态护岸中大量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水土保持效果很好,堤岸的抗冲性能大大加强。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养水分的作用。
1.2 生态功能
生态护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护岸的坡面植被可以带来流速的变化,为鱼类及两栖动物提供觅食、栖息场所,对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一定的作用,植被覆盖充分的护岸是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保障。一个健康的交错带能使物质通过其界面区的速度和形式保持适当,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多样性高,为动物以及水生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等;一个脆弱的水陆交错带不但不能使水陆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而且会导致生态不断向恶性方向发展。
1.3 景观功能
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协调的河道景观,而且可以通过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使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景观。近些年来,国外大量采用生态护岸技术,改变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和笔直的河道走向”的静态美,通常是让河道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浅滩、深潭,与宽宽窄窄、弯弯曲曲的水路自然衔接。陡峭、平缓的多种构造使多种材料的堤岸浑然一体,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顺应现代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较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改变与提升,强化地区和城市的识别性。此外,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亲水设施,可以让人与水的关系通过护岸这一载体的灵活变化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4 自净功能
生态护岸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功能,改善河流水质。当污染物排入河流后,首先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并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而细菌、真菌又被原生物吞食。其所产生的无机物如氮、磷等作为营养盐类又被水中的浮游动物、鱼、虾等所食,这种水体的自净作用,以食物链方式降低污染物浓度,生态护岸上种植在水中的柳树、芦苇等水生植物,能从水中吸取无机盐营养物,其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吸附的介质,有利于水质净化,可减少岸坡上的营养物质流入河流。生态护岸营造出的浅滩、放置的石块、修建的丁坝、鱼道形成水的紊流,有利于氧气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有利于好氧生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促进水体净化,改善水质,使河水变得更清澈。
2 生态护岸的建设
生态型护岸作为永久河岸防护工程,在国外已有较广泛应用,然在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是一种新型河道护岸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护岸工程尤其是对沿江城市护岸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正在逐步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重建“自然型”河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目前,我国的护岸工程也已开始向生态型发展,植被护岸多和其他类型的护岸结合使用,在美化环境、改善水质等方面考虑,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型护岸。
2.1植草护坡技术
植草护坡技术常用于河道岸坡及道路坡的保护,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地上部分形成堤防迎水坡面覆盖,减少坡面的裸露 和外营力与坡面土壤的直接接触面积,起效能护坡作用,利用植物根系与坡面土壤的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坡面表层土壤团粒体,提高破面表层的抗剪强度,有效地提高了迎水坡面的抗蚀性,减少坡面土壤流失,从而保护岸坡。
2.2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
三维植被网技术原先多用于山坡及高速公路路坡的保护,现在也开始被用于河道岸坡的防护。它是主要利用活性植物并结合土工合成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的一门技术。根据岸坡地形地貌、土质和区域气候等特点,在再岸坡表面覆盖一层土工合成材料并按一定的结合与间距种植多种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蚀的目的,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仰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少孔隙水压力和土体自重,从而打幅度提高岸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土工网对减少岸坡土壤的水分蒸发,增加入渗量有较好的作用。同时,由于土工网材料为黑色的聚乙烯,具有吸热保湿的作用,可促进种子发芽,有利于植物生长。
2.3防护林护岸技术
在和岸带种植树木或竹子,形成河岸防护林,洪水经过河岸防护林区时,在防护林的阻滞作用下,流速大为减慢。减少了水流对土表的冲刷,减少了土壤流失。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茎、叶的覆盖和栅栏作用,即避免雨滴、风力对土壤的冲刷,增加了淤泥的沉降量;二是树木根系 、穿扎力强,增加了土壤抗侵蚀的机械强度,减少了河岸的崩塌量和冲刷量;三是根、茎、叶的生长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增强了土壤抗侵蚀能力。河岸防护林既保持水上起到固上护岸作用,有提高了河岸土壤肥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3 结束语
生态护岸是现阶段及将来护岸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同时也是预示着我们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到“要还自然于河道”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大力提倡崇尚自然、重塑生态河道的工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越来越多的河岸护岸工程建设中被要求,做到既要满足行洪防洪的最基本需要,又要尽可能地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河道护岸工作。同时,在生态护岸建设中要尽快地融入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要用生态的手段来解决生态的问题,在护岸的建设当中要切实落实和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理念。在推广生态护岸技术的过程中,使得河流重现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之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伟,基于景观和生态理念的新型自嵌式植生护岸[J].中国园林,2009,(3):96-99
[2] 高国明,董建伟.复合(鱼巢)生态混凝土墙式护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吉林水利,2009,(9):1-4.
[3] 周扬,徐亚同.生态护岸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上海化工,2009,(8):1-4.
[4] 候高健,徐竟成.河道护岸生态化建设进展.环境科学导刊[J].2009,28 (5):39-4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