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香港文学与南来作家研究现状述评】
香港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分延一脉,其发生、发展与20世纪上半叶作家南下香港的文化活动休戚相关。1938年4月,萨空了在由沪迁港的《立报》上曾发言称:“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至少将有个时期要属于香港”。这一预言很快得到证实:20世纪上半叶,由于抗日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大规模国共内战,先后有超过两百位知名作家(文化人)来到香港,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化界风潮云涌,报纸副刊、文艺团体的兴盛,引人瞩目,使此地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又一个新文学阵地。研究香港文学,南来作家不容绕过。来自香港和大陆的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始,便对此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史料建设方面
对南来作家及香港文学的史料收集,主要成就在香港。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为代表的文学研究机构就开始着手整理、收集香港文学相关资料。
其中,以卢玮銮教授为首的一批港人学者多年来致力于此,成绩斐然。自1982年,完成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1937-1941)》始,卢玮銮女士致力于香港文学与南来作家的资料收集与研究工作,至今已出版相关专着24部(分别是:《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香港:华风书局,1983;《茅盾香港文辑(1937-1941)》,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香港文踪——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香港:华汉文化事业公司,1987;《香港文学散步》,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南来作家”浅说》,台北: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1993;《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香港早期(1921-1937)文艺杂志目录》,香港:香港文学(1921-1937)资料搜集及整理计划,1996;《香港文学资料册(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计划,1996;《香港文学大事年表(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计划,1996;《(星岛晚报·大会堂)目录及数据选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资料搜集及整理计划,1996;《香港散文选: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计划,1997;《香港小说选: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计划,1997;《叶灵凤书话》,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追迹香港文学(合着)》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香港新诗选: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香港文化研究计划,1998;《香港故事》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早期香港新文学资料选(1927-1941)》,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早期香港新文学作品选(1927-1941)》,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新晚报·星海)目录(1979-1991)》,香港:香港现代文学研究,1998;《国共内战时期香港本地与南来文人作品选(1945-1949)》,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国共内战时期香港文学资料选(1945-1949)》,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香港新文学年表(1950-1969)》,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香港老照片(第二辑)》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1;《1979年以来中国短期访港作家笔下的香港作品数据编目》,香港:“1979年以来中国短期访港作家笔下的香港”研究计划,2004)。其中的多数著述都已成为研究南来作家和香港文学最重要的一手资料,对于现代青年人了解南来作家及其文化活动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其中,《茅盾香港文辑(1938——1941)》,收录了茅盾在港时期的所有报刊评论,对我们了解茅盾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思想有着重要的史料意义。随后出版的《香港文踪——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对1949年以前香港文艺界,包括内地南来作家在港的活动及创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包括香港早期新文学发展,香港文艺界纪念鲁迅的活动,抗战时期香港文艺界的分歧以及茅盾、萧红、丰子恺、戴望舒等在香港的活动与创作,为研究1949年以前的香港文学,都提供了许多十分珍贵详实的第一手资料。《香港文学散步》自1991年初版以来,一路畅销,迄今为止,已经重印四个版本,成为香港近年来“文化旅游”和“集体记忆”的指南针,引领读者走过香港的大街小巷,寻访名人们的足迹。
郑树森与黄继持两位教授的加入,使卢玮銮的香港文学研究如虎添翼。他们三人相继推出了系列有关二十至四十年代香港新文学的“作品选”和“资料选”,将多年来致力于香港早期报刊杂志、文学副刊上所梳理的资料整理书写,并以香港本土学者的视角加以评析,是目前研究早期香港文学与南来文人文学活动的珍贵资料。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胡从经编纂的《香港近代文学书目(1840-1950)》,差不多与卢、郑、黄三人的“作品选”和“资料选”同期问世,这一著作比较完整地收录了1840年至1950年间在香港创作或出版的文学作品、期刊和报纸文学副刊的目录,对于我们检索相关史料、研究这一时期的香港南来作家文学活动、文学创作而言,弥足珍贵。此外,胡从经博士就香港新文学的发生和南来作家在港的文学活动问题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对胡适、鲁迅、许地山、蔡元培等人的在港文学活动及其影响作出了中肯评价,也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2001年,香港文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隶属香港中文大学,由卢玮銮教授做顾问,潘善标教授做召集人,中心汇聚黄国彬教授、马辉洪先生、危令敦教授、何杏枫教授、张咏梅博士、黄念欣教授、邝可怡教授、谢晓虹女士等精英和一些青年学者。以“系统地整理、保存渐趋散佚的香港文学资料;进行各种相关的研究;举办推广香港文学的活动;支持本地及外地学者的香港文学研究工作”为使命。对于香港文学史的研究,特别是1949年之前的香港文学,相关资料极其珍贵,卢玮銮女士可谓是栉风沐雨之集大成者。她把自己毕生所致力整理的香港文学及南来作家资料全部捐献给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并在该中心的支持下,把所有纸质资料转化成电子存目,建立了首个有关香港文学的资料库,除具备多项检索功能之外,资料库部分条目更附有该文章之全文,使这些资料成为“公器”,世界各地的香港文学爱好者、研究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检阅。这对于海内外学者研究现代文学史视域下的香港文学以及南来作家的文学活动,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