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困生特点和成因、“和谐”课堂的建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反思和复习等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能力;师生关系
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他们学习能力低,学习动力不足,基础低,成绩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去转变他们?我认为除了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外,更需要我们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成绩。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一些探讨。
1 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也称后进生。其特点是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品德较低等。致以成因,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不愿学习。二是学习能力低,缺少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但学习上比较刻苦勤奋,也有学习目标,只是基础水平差。三是基础水平低,学习能力和动力都不足,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毫无兴趣,课堂上爱睡觉或开小差,对学习已经基本放弃。我们经过调查发现, 80%以上的学困生都是想学习的,而且都比较努力去学习的,只是学习能力低,学习效率不高,进步不大。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
2 改变师生关系观,创建“和谐”的课堂,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并设法让学生喜欢自己及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这样教师的指导才能是有效的,否则将是低效或无效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我的做法有四点:(1)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与学生的关系很象是朋友和学友关系,课堂上我们是学友,可以自由交流和讨论问题,课间是我们是朋友,可无障碍交流,经常开玩笑,他们快乐,我也开心,每次下课我几乎都是带着微笑离开教室,而与学生的这种关系不仅能让我感受到教学的快乐,而且拉近了我和学生的关系,能让我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2)多关爱和鼓励,忌讽刺和挖苦,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鼓励和帮助,所以我从来不挖苦和讽刺学生,对学生的批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谩骂”或严厉批评,当违纪学生,我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提醒他,即使是批评也常带着微笑,学生都很乐意接受,我尊重了他们,他们也尊重了我。(3)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或有趣的事实来吸引学生。生物学科与大自然、与生产生活、与人体自身等关系非常密切,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些特点,结合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死气沉沉的课堂,有谁会喜欢?(4)要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讨论的时间,切忌满堂灌。如果是满堂灌,老师不停也讲,学生不停也听,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更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记得越少,要知道,一天里学生听7节课呀!如果是我们,能记得那么多吗?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很爱学生欢迎的,在每次学生的评教活动中,学生对我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
3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重结果而轻过程,是一种 “灌输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只会“贮存”知识,而不会自主获取知识,因此,我们要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何指导?这里就按预习、听课、练习、反思和复习等几个环节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3.1 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我认为预习是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进行预先学习(即自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教材内容,更是要尽可达到自己理解的程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的重要过程,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把“课前预习”称作“课前自学”更为确切。
经过调查我发现,在学困生当中,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大约只有20%,偶尔有预习的学生约占50%,而从来不预习的学生约占30%,而且在进行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大概地浏览一遍,对教材内容做个大概地了解即可,很少有学生去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尽可能达到自我掌握的程度。为什么呢?调查发现,原因有四:一是他们不懂应该怎样预习;二是他们基础太低,理解能力有限;三是功课多、作业多、没有时间去认真预习;四是懒得预习,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针对这个情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篇写了《高中生物自学指导》印发给学生,将每一节的知识概况、学习的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部分提示列给学生并附上具有一定层次的练习或思考题,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2)预习的要求(方法):一是温习学习新知识所需的旧知识;二是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做好记录,尽可能达到自我掌握的程度。三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上新课之前的1—3天进行。预习的基本要求对要学的内容尽可能作深入的理解,并完成或思考所布置的作业或思考题。
上述预习方法在刚开始执行时,困难比较大,需要的时间比较多,但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学习上有了进步,也就有了信心、有了兴趣,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自学能力提高了,预习的效率就提高了,预习所需的时间也就大大缩短了。
(3)在预习过程中,要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对预习效果的检查。检查是督促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检查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训练有许多学生已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预习习惯,有效提高了学习能力,并能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