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分享阅读”教学中朗读活动的开展_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争当朗读之星(精选)

“分享阅读”教学中朗读活动的开展_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争当朗读之星(精选)

“分享阅读”教学中朗读活动的开展_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争当朗读之星朗读即“出声读书”,要求朗读者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是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一方面,朗读者要用眼看,输入语言符号;另一方面,朗读者要用。

“分享阅读”教学中朗读活动的开展_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争当朗读之星

  朗读即“出声读书”,要求朗读者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是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一方面,朗读者要用眼看,输入语言符号;另一方面,朗读者要用嘴发声,输出有声语言。朗读也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朗读者要对感知到的文字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并转换为语音表达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朗读者创造性地表达文字的语意、语气,赋予文字以语音、语调、感情等特征。
  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朗读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鼓励幼儿朗读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当然,通过朗读也可促进幼儿倾听和理解、表述和交流、欣赏与鉴别等能力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在指导幼儿朗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分享阅读”教学强调教师应基于幼儿原有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读本内容。
  在以体验和鉴赏语言美、韵律美为主要导向的诗歌、散文诗等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以帮助幼儿理解读本内容,感受读本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分享阅读”(小班下)读本《春天》是一首小诗,描绘了春天万物萌动、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诗意,教师可在阅读活动前带领幼儿实地观察春天的景象,看看枝头冒出的新芽、摸摸小草的嫩叶、找找春天的花朵,以充分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春天带来的欢愉的情绪体验。
  在以欣赏曲折的情节与鲜活的形象为主要导向的故事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针对读本人物的性格特征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则有助于幼儿理解人物性格特征,进而通过朗读创造性地再现人物语言。“分享阅读”(大班上)读本《聪明的小鸡》塑造了一个机敏的小鸡形象,教师可在阅读活动前与幼儿对话、让幼儿观看相应的图片等,唤起幼儿对小鸡的已有认识,比如小鸡害怕狐狸、看到狐狸会逃走等。在阅读活动中,幼儿会发现读本中的小鸡却是一只不害怕狐狸的聪明的小鸡,由此,幼儿可能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朗读时也可能更准确地模仿出小鸡和狐狸的对话,从而理解角色的心理特征。
  幼儿在阅读符合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读本时,会将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眼前的书面语言联系起来,并通过反复阅读建立起字形一字音一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师幼共同阅读大书和自己独立阅读小书已初步理解了读本,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朗读,最终能达到更深刻理解读本内容的目的。米作仁先生曾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以诗歌、散文诗为体裁的读本。意境优美,语言富有节奏与韵律感,是朗读的好材料,但这些语言与幼儿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以促使幼儿在朗读时更好地再现语言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分享阅读”(小班下)读本《虫虫虫虫爬》中的“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节奏感强,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开头呼应,非常适合幼儿朗读。教师如能在阅读过程中加以细致讲解,幼儿就能理解其含义及顶针的修辞手法,并用顺畅的口语解说图画内容,最终学会朗读读本。
  以故事为体裁的读本,教师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帮助幼儿明晰故事发展的线索和情节上。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抓住某些“关键词语”,因为这些“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如组织学习“分享阅读”(中班下)读本《跳芭蕾舞的牛》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模仿动物“嘲笑”的表情与动作,进而引导幼儿体会关键词语“嘲笑”的意义,以帮助幼儿在后面的朗读中惟妙惟肖地表现动物“嘲笑”牛学跳芭蕾舞的情节和口气。
  朗读是发声的艺术,能否科学、清晰、圆润、饱满地发声,直接决定了朗读的效果。教师示范时发音要正确、规范,注意体现语言的音乐美。教师还可通过语言游戏来帮助幼儿练习控制呼吸,学习腹式呼吸。如可让幼儿朗读小诗歌《数高楼》中后半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六层楼,七层楼,八层九层十层楼”,要求幼儿每读一句只换一次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幼儿逐渐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朗读时的气息。
  为了帮助幼儿在朗读时准确表现读本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等,教师在指导时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点:
  其一,努力提高幼儿的语音敏感性。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讲究节奏、韵律,教师朗读时要处理好重音、延长音、语言节拍等,以表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韵律美。句子结尾语气的升降变化要和全句的语气紧密结合。如在组织学习“分享阅读”(小班下)读本《荡秋千》时,要注意到故事语言的快速、紧凑的特点:四只猴子荡秋千,一条鳄鱼爬上岸,啊呜——树上还剩三只猴。三只猴子荡秋千,一条鳄鱼爬上岸,啊呜——树上还剩两只猴……朗读时,要注意体现语言的节奏感,可重读韵脚“an”,“荡秋千”“爬上岸”可以读得短而急,以体现诙谐的语气;而“四只猴子”“一条鳄鱼”“啊呜”可以读得长而缓些,以帮助幼儿体会数量的变化和鳄鱼张嘴吃猴子的紧张感。
  其二,提供直观的朗读示范。要帮助幼儿懂得根据人物和场景特点使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分享阅读”(大班上)《我是山大王》中,跳蚤本是小小的,所以在朗读跳蚤说的“我是山大王,我是山大王”时要细声细气;而公牛又是以“大”自居的,所以在朗读公牛说的“我是山大王,我是山大王”时可粗声粗气;最后跳蚤躲到了公牛耳朵里,所以这时表现公牛的回答声时可以有些畏畏缩缩。
  其三,注意表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表现人物紧张心理时,要让幼儿也感到紧张;在表现人物愉快心理时,要让幼儿也感到愉快,等等。如朗读“分享阅读”(大班上)《生日气球》时,当教师读到“瞧!我的大气球”时,节奏可放缓些,语气要充满喜悦,以帮助幼儿体会刺猬在得到气球时的高兴与得意;读到“哎呀!我的气球都炸了”时,声调要高,音色要强,速度要快,以帮助幼儿体会刺猬在看到手中气球爆炸时的惊慌失措;读到“谢谢!谢谢!谢谢”时,语速可放慢,声调要轻松,以帮助幼儿体会剌猬得到小袋鼠赠送的气球时高兴的心情。教师的示范要着眼在帮助幼儿熟悉人物的情绪情感,充分体现文学作品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上。
  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一些辅助方式创设合适的情境,提高幼儿对阅读与朗读活动的兴趣。实践证明,以下两种方法比较有效:
  第一种方法是将朗读活动融入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去。例如,“分享阅读”(大班下)读本《小蛇要走了》讲了一个由于朋友们对“走”字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既伤感又有趣的故事。教师可引导幼儿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河马、长颈鹿、小猴子和小蛇不同的表情和动作,练习不同角色的不同对话,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自然“走进”朗读。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读本主题和内容,尝试配乐朗诵,突出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渲染。例如,朗读“分享阅读”(中班下)读本《听》:听,鸟儿在和森林说些什么?听。鱼儿在和小河说些什么?听,风儿在和叶子说些什么……教师可以选用优美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春野》《仙境》等,营造出一个静谧的情境,然后让幼儿伴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学习朗读,以充分体会读本的柔美意境。朗读“听”这个词时,可以重音重读方式突出并拉长语气,以表现倾听的样子;“鸟儿在和森林”“鱼儿在和小河”“风儿在和叶子”等可读得轻快些,以表现欢愉的情绪;读到“说些什么”时声音可上扬。以表现舒缓、静谧的意境。
  朗读活动不是孤立的。朗读活动既需要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也需要不同“输出”形式的融合,如与读本剧演出等有机融合。幼儿如果能经常在同伴和教师面前高声朗读,不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就会变得大胆、大方,进而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读本的理解与诠释,保持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幼儿园)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