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大全)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大全)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几点做法.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几点做法.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可创设一个既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使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这样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教学教师教、学生学的格局,而是由激情故事导入,设置悬念,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论,知识的构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性强,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儿童既能在学习中快乐地生活,也能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积极地去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让抽象变为具体,让无味变为生动,让畏惧变为亲切,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奶奶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明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年不算),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问题一提出,立即打破了学生的心理平衡,创设了“愤”与“悱”的思维情境,师继而引导学生探讨“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日跟什么有关?”“奶奶有些年没有过生日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探究的知识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不达”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去.
  3. 创设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 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应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4.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练习既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及时的课堂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但课堂练习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适当”. 怎样才算是“适当”呢?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力求“精而少”. 实践证明,过多的练习,特别是大量机械性的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巩固学习效果,而且适得其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1)下列各算式,除数变成整数后,被除数应是多少?
  2.688 ÷ 0.56 = ( ) ÷ 56
  10 ÷ 0.004 = ( ) ÷ 4
  6.21 ÷ 0.03 = ( ) ÷ 3
  25.6 ÷ 0.032 = ( ) ÷ 32
  (2)在没有点上小数点的得数上点上小数点,使商正确.
  6.825 ÷ 0.91 = 75
  25.84 ÷ 1.7 = 152
  35.56 ÷ 12.7 = 28
  这样,学生就不必在已学过的非常繁琐的计算多位数除法上费工夫了,这样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又能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挖掘教材、生活中的资源,把数学本身的魅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