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全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全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不可能等同于科学探究,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   【关。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不可能等同于科学探究,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学习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起源于良好的问题情境,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课堂上实施探究学习能起到积极的启动作用,但情境不应只有绚丽多彩的画面,其关键在于必须隐含数学问题。问题就是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不能解释的现象。所以,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它既是探究学习的资源,也是探究学习的推动力。应该明确,并不是任何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探究,只有富于挑战性的,学生认为能解决但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要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始,作为探究性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比较、尝试、脑子多转几个弯才能发现。因此,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探究学习,确定适宜的问题十分重要。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多样,方法各异。例如利用童话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往往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二、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选择适当的探究形式
  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以临时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探究等。个人独立探究是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喜好出发,独立观察、操作、思考,亲身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问题,以自己的速度去解决问题。这种形式干扰相对较少,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较为有效。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常常无法完成探究任务;缺少同伴间思维的碰撞和优势互补;不利于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组成探究集体,建立在彼此信任、关系融洽的基础上,因而探究中信息渠道畅通,配合默契,更容易彼此悦纳,激起思维的火花,因而探究的效率更高。其不足是可能在组合中产生“孤独的探究者”,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形式由于小组成员的组成比较合理,又相对稳定,所以责任明确,合作协调,优势互补,效果较好。其局限性是组内有的成员在某些方面可能过于依赖别人。全班集体探究由教师主持,交流面广,信息量大,听者众多,因而效率较高。但在这种形式中,发言权往往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难以有效培养大多数学生的探究能力。各种探究形式不是对立的,应该灵活选择、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相补充。
  三、探究学习的时间要充足,空间要充分
  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所需时间往往较多,因为学生需要时间搜集信息,需要时间去检验,需要时间去思考,需要时间去纠错,需要时间去讨论等等。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要使这种学习资源被学生群体所共享,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就需要创设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四、热情参与,适当引导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渴望教师的贴近,渴望教师与其共同活动。教师的参与对学生是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教师的参与还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探究实况,会看到更真实生动的探究过程,会听到更多学生的原始想法,会发现学生更多的创新火花,也会更准确地把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准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教师的热情参与为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适当引导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受其知识、经验、认知发展水平等的限制,常会在探究中遇到他们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就成为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
  五、关注过程,积极评价
  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要本着“关注过程,促进发展”的精神,并利用评价来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态度、努力的程度、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创新的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评价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同时要宽容地对待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给予积极地帮助和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探究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互相借鉴、互相欣赏,使数学探究活动更有效、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金秀.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作用[J].神州.2012.
  [2]郑明良.浅谈数学课改中探究性学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4).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花荡小学)
  编辑/李文亮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