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精神家园_用书香守护农村的精神家园
永新县是全国富有盛名的将军县之一。文竹中学位于永新县西郊湘赣交界处,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这里与湖南省茶陵县和江西省莲花县山水相邻。“文竹中学”这个校名既好听又富有诗意。“文竹”意为“文雅之竹”。其实它不是竹,只因其叶片轻柔,常年翠绿,枝干有节似竹,且姿态文雅潇洒,故名“文竹”。学校以这种株形优雅、独具风韵的植物命名,寓意深刻,不禁使记者联想到校园里竹枝摇曳、凝碧积翠的清雅景致和书香浓郁、文涛墨浪的文化氛围。
记者一行走进学校教室,素白的墙壁上整齐地张贴着名言警句、学生编写的手抄报、油印的文学周刊、月刊、作文半月刊。班上有一个装着几百册书籍的图书柜,里面的图书摆放得整整齐齐。陪同采访的刘小明校长高兴地对记者说:“这还只是学校书山一角呢,学校的图书室里藏书多达30 000多册。这些书都是近两年由家长和校友捐赠的。”记者来到图书室,13张颇具山区特色的大书桌立刻映入眼帘,每张桌子可坐6~8人。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初中,书香文化氛围竟营造得这般浓厚,尚不多见。
刘小明校长向记者介绍,2008年他调到文竹中学时作过一次调研,发现学校近三年中考成绩语文学科最差,学生作文内容言之无物,语言枯燥乏味。因校址位于湘赣两省三县交界处,大部分学生比较贪玩,一到双休日,一天之内可以跑到湖南茶陵县、江西萍乡市玩一圈,还有不少学生喜欢到网吧上网玩游戏。他们当中大多是留守学生,缺失家庭教育。
这些问题引起了刘小明的深思:用什么来守护农村学生的精神家园?由“文竹”两字,他想到了“文雅”。一幅“书香浓郁、雅韵飘香”的校园景象时常浮现在他脑海中,令他神往。
开启一扇宽广而深邃的心灵之窗
2010年9月开学伊始,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宣传活动:编辑出版《文竹中学报》,面向全体师生,人手一份;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当时,学校图书室只有2 000多册书。为了基本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学校向家长、社会以及在外地工作的校友发出倡议书,广泛发起捐书活动,提出“每人捐献一本书,可以读到一百本书”的口号。一时间,家长们有的捐出家里的藏书,有的到书店购买新书,少则一两本,多则几十本,其中在北京工作的校友刘万明一次性捐赠图书1万多册,价值21万余元。这些赠书大多数是根据学校精挑细选列出的书目单购置的,每一本书上都加盖了捐赠者的印章。学校请木工为每个班打了图书柜,建立图书角。当书柜放满后,余下的书就放到了学校图书室。看到学生的精神食粮越来越多,刘小明校长心里无比高兴。
当记者来到八(1)班时,一位老师拿出一份当初该班建立图书角时列好的书目表,表上列了400多本图书,内容包括寓言童话、历史故事、红色读物、科普丛书、网络文学、经典名著等,古今中外,应有尽有。
“虽然有些书学生未必能读懂,但他们愿意去读就是好事,有兴趣就会有收获。”这位老师说,“农村的孩子,大多数家里无书可看。学生们见到这么多书,眼睛里无不闪烁着渴望而欢欣的光芒。每当下课,图书角的管理员就忙开了,他们还有个有趣的名字——角长。”
八(1)班“角长”贺丽英向记者捧出五大本、四个学期的图书借阅登记资料,每页都写得密密麻麻。
“这么多书,恐怕很难管理吧?”记者关切地问了一句。
“我的管理其实很简单、很轻松。因为大家都很喜欢阅读,很爱惜图书角的每一本书,所以我只要将这些图书登记在册,并做好借阅记录就行了。”贺丽英答道。
耸起一座充实而富有的心灵之山
在《文竹中学报》上,记者看到了八(1)班盛建英写的《书香里的幸福》,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夜阑人静,万籁无音,霏霏的细雨就像忍不住的情绪,将所有的心情轻轻挽起。闲暇时间,我手捧一本或薄或厚的书,细细地阅读,如手中的一杯香茗,体味着这沁人心脾的清香。
读书,不一定要破万卷,一篇言简意赅的美文,让你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几段富有哲理的文字,让你的心灵如水晶般的透明;短短的几句话,带给你如夜雨一样的清净。
读书是人升华心灵的必经之路。一本好书是思想之舟,带读者进入知识的彼岸。对真心读书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美的享受;对潜心读书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在班上,记者还赏读了许多学生的日记和读书笔记。扉页上,许多学生写有这么一个等式:读-笔≈0。
该班的孟丽艳老师在旁边补充道:“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把这句话写成数学式子,说明‘读’与‘写’须合为一体。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因此,我向学生提倡养成读书做标记、作批注的习惯,要勤于作文和写读书笔记。”
在教务处,记者见到学校各班近四个学期编印的班刊,分半月刊、周刊、月刊,封面都很讲究,刊名各异,如《春蕾》《琵琶半月弹》《乖乖兔》《红杜鹃》。这些班刊都是由学生自行编辑、设计的,文章全部出自学生之手。每期班刊的扉页上都有相应的社长、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特邀编辑。记者细细一问,这些职务都由学生担任着,分工明确。社长、主编负责选稿,编辑负责校对、排版及版面、封面设计,学校负责打印。记者随手翻阅,不仅文笔优美,有真情实感,是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景的真实表达,字里行间飘溢出一缕缕山野的清香、泥土的芬芳。其中八(2)班《乖乖兔》周刊社社长贺丽英的一篇短文《枇杷飘香》,特别引人瞩目。
杷叶摇坠,珠密烁连,雨溅枇杷,此香惆怅。
“枇杷又一年飘香啊!”我伫倚在树下喃喃自语道。雨后的杷叶,水珠如长缨蕾丝密砸着脸,摘下一颗枇杷,香味裹着思念一起弥漫开来……
第一次吃枇杷是在别家庭院中,那是张三婶家的。那挂在枝梢的黄澄澄的枇杷,紧紧勾着我的鼻翼,呼吸中充盈着香气,然后化为嘴角上一道斜斜的水迹,缓缓流下。我娇嗔着对在树旁做作业的哥说:“哥,张三婶家的枇杷熟了,我想要吃。”
傍晚,张三婶就骂骂咧咧,说我哥偷她家的枇杷。只见哥闭着嘴,眼睛盯着门槛。爷爷是一个管教很严的人。当他听到哥偷人家东西时,气急败坏地取出家鞭,一声声清脆的鞭打声窜入耳膜。我害怕地躲在门后,露出惊恐的眼神。鞭子在空中发出“簌簌”的声音,哥还是一动不动,脸上的肌肉已经痛苦地扭曲在一起,我小声地啜泣,默默地看着被挨打的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