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小结的技巧:高中地理必修一小结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被认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教师的重视,但课堂小结却被不少人所忽视。课堂小结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对于学生全面、系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启思维的话,那么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则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结尾处巧妙设疑不仅有利于巩固前面所学内容,而且新的问题和挑战更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
一、归纳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授完课时,对全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结尾方式。它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归纳总结必须体现提纲挈领,全面准确,力求多形式、有深度,不能只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或简单重复。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后,可作如下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地势高低和气温高低,一般它们呈反比。即
地势高,气压低气;温高,气压低;
气势低,气压高气;温低,气压高。(二)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可简称为“六风”“七带”)。
二、画龙点睛法
课堂结尾时,有必要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教师有条不紊的在“画龙”的基础上,“终曲”要恰到好处地“点睛”,这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再现本节课的内容,起到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例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完后,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概括为: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
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各地所得太阳能量的季节变化;
天文四季的变化。
这样的概括既全面又很容易看出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所导致的结果。这种概括性的结尾,是对新授内容的提炼、浓缩,既眉目清晰,更画龙点睛。此举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立“疑”激趣法
巧设悬念,立“疑”激趣,可引人入胜,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悬念的设置要因时而异,因材而异,如新学科、新章节的“绪论课”可考虑用悬念性结尾。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精彩的“镜头”,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理解性较强的内容也可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讲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后,可让学生思考:从散射的观点看,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可浑浊的天空为什么呈灰白色?经过诱导、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浑浊的天空,空气中含有许多尘埃、水滴,质点的颗粒较大,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散射能力几乎是相同的(物理上称为漫射),只能漫射出白色光线。所以浑浊的天空呈灰白色。再如讲完“地球的自转”后,可让学生思考:假设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那么太阳日还长于恒星日吗?[JP]
悬念性结尾,“收”中欲“展”,使学生思前,觉余音缭绕;顾后,兴味盎然,欲奋力再攀。
四、承上启下法
地理教材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进行课堂小结时,除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外,还可巧设悬念,引出下一个问题,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大气环流”一节是在假设地表性质均匀的前提下来研究大气运动的特点的,该课结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的地球表面性质并不均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大气是怎样运动的呢?要知情况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进而引出下一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再如:讲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结语: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大洋分隔成七个大洲,这种海陆格局的演变,是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这种千差万别的地形又形成了怎样的气候?世界陆地的自然景观又将如何?这将是我们下一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五、化繁为简法
这种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把冗长复杂的内容浓缩成要点、图示或者歌谣等,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例如“南亚”讲解结束后可引导学生记住六个“三”:三类国家(内陆、临海、岛国)、三大地形、三大河流、三大宗教、三种气候、各国政治演变和经济发展的三个过程。
六、检测法
新课讲授结束后,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作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练习。这样既可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大洲和大洋相关知识的小结如下。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西半球分布着哪几个大洋。按顺序说出赤道通过哪些大洋和大洲。太平洋位于哪些半球?太平洋四周被哪些大洲环绕?
课堂的小结应根据教学的进度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如:上午课,学生状态好,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可以多设置一些思维含量较高的启发式、质疑式的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考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大脑普遍处于疲惫或静止状态,此时的小结应主要以趣味性为主。另外有些特殊的时间段,如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期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期间等,要切实应用当时的实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结。课堂小结还要紧扣教学内容,简要精炼,目标明确,问题不宜太多,尽可能深刻,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总之,地理课堂结尾并无固定格式,要因课而异,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必能弹好地理课的“终曲”。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