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生本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三导”身份]语文教学导激研促(全文)

[生本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三导”身份]语文教学导激研促(全文)

[生本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三导”身份]语文教学导激研促摘 要 生本教育强调在学生学习中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生引向学习知识的情境,为学生做好服务和帮助。教师明确“三导”——引导者、编导者。

[生本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三导”身份]语文教学导激研促

  摘 要 生本教育强调在学生学习中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生引向学习知识的情境,为学生做好服务和帮助。教师明确“三导”——引导者、编导者和指导者的身份,是教师主导作用最大程度的体现。
  关键词 生本语文教学 教师 三导身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生本课堂中,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教师的职责像牧者一样,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的代替者。”①
  1 生本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一个拥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职人员,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应该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自由,激活学生的思维,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课堂,生成资源才会丰富起来。
  在上《伤仲永》时,有一个学生责难另一个小组时问道:“你们知道方仲永5岁时写的那首诗的内容吗?”当时全班同学都笑了,都认为这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但是细想这又是一个多么有创意的生成资源呀!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种信息,才会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得到充分呈现。“谁能根据课文原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的提示写出这首诗来。”随着问题的抛出,学生在讨论中很快写出两首来。第一首是“养父母是孝之首,收族人乃仁之本。和族、养亲、仁孝先,广而爱之。”第二首是 “仁而待父,慈以养母。亲和宗族,世代顺芳。”姑且不论诗的形式,单从内容来看,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既理解了文章原句的意思,又体会到方仲永神童的先天禀赋,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角色,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和目标,更需要教师目中有人,心中有生。特别是学生有了不同于教师预设的理解时,教师不必急于判断学生见解的对错,而是耐心倾听学生的阐述,教师觉得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生成资源,最好还能交由学生去交流讨论,就会出现课堂的精彩。如若学生的见解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大时,教师更要给学生提出建议,完善学生的思维。
  2 生本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编导者
  语文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生本课堂要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有句谚语说:“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记住;我实践的,我会真正掌握。 ”所以生本教育认为:“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的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②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主体,教师更大程度上是学习活动的编导者,让学生多些合作与交流。
  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公开课中,笔者把全班分成“字词梳理组”、“内容结构组”、“精神品格组”、“诗文朗诵组”、“诗文赏评组”、“故事讲述组”、“听课感受组”七个小组,每组6~7人,确定好组长,抽签决定完成上述一项任务。要求组长安排各组员的任务,每组必须要有一个书记员记录本组的活动全过程。完成任务的总原则是把本组任务有效地推介给其他同学。
  当天上午的课业整理和午自修时,学生积极准备,各组自成一体讨论分工任务,衔接配合。其间有些小组问能不能这样做,能不能那样做,笔者都笑答:“行,只要能有效完成任务。”课堂展示时,各组发言时间都是各自掐算好的5~6分钟,这是协同展示,需要一种全局观念。
  这节公开课为了体现一个完整的过程,各组展示的时间明显不足,显得十分仓促,知识的落实也就很成问题。其实这个也不难解决。笔者在另一个班级上这篇课文时,把它分成两个课时,时间仓促和落实程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教师还可以让各组结合自己小组任务出几道试题,综合为一张试卷,全班考查,就可以检测出这节课的效果了。
  这节课教师为学生提出了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总目标下尽情施展他们获取知识和传介知识的能耐。
  3 生本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导者
  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师一个学期四到五个月只教学30篇课文。然而语文期末考试内容,只有总共不到20分的内容会涉及到课内文言文和课外10首古诗词,其余都是语文能力的考查。由此看来,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次重不分,耗费大量时间在做着无用功。只有把语文书上的30篇课文作为课外延伸的依托,才会走出目前语文教学低效无效的尴尬处境。
  生本的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树立起大语文教学的观念。这里所说的大语文观念就是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把教学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本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形成一个融学校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为一体的语文教育体系,也称为大语文的教学体系。
  在第一单元战争题材课文的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话题,多途径认识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要求学生搜集相关作家的生平与作品,全面认识作者的思想历程与写作风格;推荐学生阅读《安妮的日记》等与战争有关的作品;建议学生下去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组织观看了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在第三单元学习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触的细节描写的文句,体会“爱没有界限,更没有贵贱之分。”“感受生活中的爱需要用天平去称量,才能感受到那份普通而又平凡的爱。”在第五单元文言文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搜集“入世与隐逸”的内涵与外延,相关文人与作品。在自学完所有课文,交流完读后感,继续组织学生结合古代文人生平与作品深入分析“入世与隐逸”并撰写小论文。把撰写中最有感触的收获用最经典的话推荐给全班。
  生本语文特别看重带资料进课堂,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筛选、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课内的文章是跳板,带出一连串的相关话题。比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单元时,学生以多媒体展示的“中国风”真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内容有中国的旗袍,青花瓷、功夫、扇子、屏风、诸子百家、麻将、传统的儿童游戏、小吃美食、网络世界里的中国风、灯谜等等。学生介绍时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让旗袍会说话”,“上语文课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中国的传统文化竟然如此博大精深”。这些都是来自学生作文中的原话。学生的这种感触是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学到了他们所未曾见识到的知识,是知识魅力折服了他们。
  这些专题内容确定的依据来自教材里的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来自每个单元前面的内容提示与学习要求,还有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教师还要提前把搜集资料的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寒暑假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这些课外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撰写的文本赏析和专题小论文,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生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从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从占有式的师生关系转向相互创造与提升的师生关系,从物性化的创造方式转向人性化的创造方式”,使教师的“三导”身份体现得更为充分和得体。
  注释
  ①②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③ 吴安春,朱小蔓.“生存论”的教师创造之浅析.现代教育论丛.2012(0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