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习惯塑造的探讨与思考
摘 要:良好的职业习惯是一个人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而职业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高职院校为何要重视职业习惯的塑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职业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良好的职业习惯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职业习惯的塑造更为重要。
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能否做到优质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员工的职业习惯。酒店业每天都在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目的也正是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习惯。目前大中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已经成为酒店人才招募的重要渠道,但是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容易出现干不好、留不住的现象,经过调查访谈发现,工作第一年的流失率最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而言,缺乏基本的职业习惯,短时间内不能适应酒店的工作习惯而离职是主要原因之一。
酒店行业需要的准“职业人”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基本的职业习惯。因此,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应该就是职业习惯教育。一个具备了一定职业习惯的毕业生一踏入酒店,很快适应工作,而且目标明确,必然会推动其职业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学生成为“社会人”、“职业人”的最后一道“人才培养关卡”,必须要率先肩负起塑造高职学生基本职业习惯的重任。
而目前从高职学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和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因而,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基本职业习惯的培养。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现状
笔者曾在2008-2010年连续三年对上海市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选择了入学后、实习前、实习后三个时间节点,针对他们的行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方面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调查的三个阶段,学生认为最需要提升的始终是“英语水平”,比例均超过70%,而这三阶段,认为需要提升“专业动手能力”方面在逐渐下降,分别占77.4%、45.3%、43.5%。而对于“人际交往”、“沟通技巧”、“主动服务意识”、“礼貌礼仪”等职业习惯方面重要性的认知在逐渐提升,经过一年或者半年的实习后,通过对客服务、与同事、上司的实际工作配合和沟通等方面一线体验,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占52.7%)、“主动服务意识”(占59.3%)、“沟通技巧”(占51.4%)、“礼貌礼仪”(占49.6%)几个方面在酒店工作中的重要性。
可见,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对于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更多地尚停留在语言要求、职业技能等硬性方面,而对于行业职业习惯等软性要求认识不深。因此,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精力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上,不重视甚至是忽视了基本职业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到其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这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顶岗实习、正式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容易形成错误的职业认知,致使许多毕业生短期不能适应酒店工作而武断地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酒店工作而草率跳槽,进而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教育就是塑造习惯,而职业素质教育应该是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理论教育和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两个方面。而前者是后者的方向标,后者是前者的外化,理论教育只有外化为具体、可见的职业习惯才更富有意义。而只有真正地深入理解了职业道德等理论,才能将之贯彻到自己的职业行动中,才进而形成相应的职业习惯。职业习惯的培养,并非仅仅通过开设职业道德理论课或开几次现身说法的职业讲座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结合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针对性地为各专业学生制定一个目的明确、系统规范、易于操作的职业习惯培养计划和行动方案来执行的。
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随着“就业导向”理念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开始在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开设课程。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注重了教育自身特点却忽视了教育与职业的衔接、注重培养职业能力却轻视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的塑造。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如何塑造学生的职业习惯
习惯培养是一项艰巨、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和学生个人都必须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职业习惯培养的氛围和制定相应的制度等方面来贯彻落实,真正地将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学生个人则可以通过“PDCA”方法来培养和矫正习惯,真正地认识到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性。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像酒店管理这种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塑造尤其重要。与传统的“2+1”培养模式相比,通过“工学交替”、“三明治”等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具备更多的基本职业习惯、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也才是企业所欢迎的毕业生。
三年学制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可以采用“1+0.5+0.5+1”学年制的教育形式,第一学年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学期到企业去接触酒店工作,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第四学期返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这种“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学习场地的转变、“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学习方式的循环,对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习惯的养成,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采取了“1+0.5+0.5+1”学年制,通过跟踪对比调查发现,学生在第三学期企业实训后,对于酒店业的礼貌习惯、仪容仪表、与人沟通的基本职业习惯方面有了较大的优化。这些学生在第四个学期在校学习和第三年的定岗实习中,除了重视语言、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外,也特别重视职业习惯的培养。与“2+1”学制下的学生相比,进入第三学年的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他们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实习期间的稳定性有了明显地提高,叫苦叫累的现象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