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训练:(通用)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训练:(通用)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训练:摘 要 韦纳的归因理论以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实用性,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并探析教师对学生归因倾向的影响及在外语教学中实施归因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归。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训练:

  摘 要 韦纳的归因理论以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实用性,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并探析教师对学生归因倾向的影响及在外语教学中实施归因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归因理论 学习行为 动机 成败归因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学习动机因素一直作为影响学习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大量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及教育工作者都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发现影响学习动机归因的因素和改变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近30年来,心理学家提出了归因理论。归因就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Weiner, 1986)。在教育教学中,当学生得到一个学习结果时,老师和学生都会寻找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即进行成败归因。学生不同的成败归因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及随后的学习行为。
  1 归因理论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Weiner, 1986)以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新的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多归结为四个因素:(l)自身的能力;(2)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任务的难度;(4)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韦纳又按“稳定性”维度对四种原因进行了划分:能力和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属于不稳定因素,最容易产生变化。他认为“内外控制点”(即内外因素)和“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对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稳定性”维度对以后类似情况下对成功的预期或预测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将一个任务的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他将对以后相似任务的成功抱有很大预期。如果他将成功归因于情境的改变这类不稳定因素,他会对下次的成功没有把握。相反,如果将任务的失败归因于个人难以改变的稳定原因(如性别、天赋等),以后遇到类似的任务往往也会抱失败的想法。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如努力不够),则会对以后的成功抱有更高的预期。
  韦纳的归因效果论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有关成就的期望和价值的理论,即控制点影响着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赋予的价值。归因的稳定性则影响着人们对成就的期望。价值和期望共同决定着人们在以后的成就行为中付出的努力。韦纳从稳定性和控制点两个维度来解释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是全面客观的,是对成就归因理论的发展(秦晓晴,2002)。
  2 教师行为对学生归因倾向的影响
  综上所述,归因实际上是人们对之前的行为结果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并以此作为其后继行为的借鉴。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发现,归因同样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不同归因能使学习者对学习的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张庆宗, 2004)。例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不同程度的失败和挫折,其根源以及把它们归于什么原因,对于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和认识其后继英语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学习者把自己在英语学习的早期阶段遭遇的某一次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因素,那么他就很可能认为自己不具备学好语言的天赋和条件。基于这样一个主观认定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沮丧和减少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信心也会随之动摇,学习积极性下降,很难再持续地有意识地学习,其结果必然是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倒退。相反,如果学习者认为自己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缺乏努力或学习策略的使用不当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他们可能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有更高的期望和更加积极的学习动机,将努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显然,归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容置疑。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授课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归因;而且要对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正确的、积极的归因,更重要的是,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正确、积极的归因,以便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促进外语教学效率的提升。
  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既包含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含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和原因。教师不断有效地引导,最终达到学生自主进行主观评价,并正确进行积极归因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学英语教师授课任务重,学生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授课教师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正确归因。因此,教师应多做课外功夫,尽可能认真全面分析学生归因倾向,在此基础上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运用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倾向。比如,当发现学生把某次考试失利归因于能力等内部不可控因素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消极归因进行适当的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应该过多的给予同情、表示遗憾,强化学生消极、沮丧情绪,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当发现学生把某次考试失利归因于问题难度等外部不可控因素时,教师则需要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3 学生正确归因倾向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归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中特别注意给予指导,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1 紧密关注学生的归因倾向
  按照人们通常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将自己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天赋或能力等这类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将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归结于教师水平低、任务难或运气不好等这类倾向于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这说明这些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积极的正确的归因,教师应及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巩固其归因倾向。但也有些学生会把自己学业上的成败归结于学习兴趣差、不聪明等内在的、稳定的因素,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引导。如教师在课堂上表扬那些取得好成绩或明显进步的学生时,要有意识地多提及他们刻苦学习的事迹,以此引导这些作消极归因的学生改变其不正确的归因倾向。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