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论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用)

【论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用)

【论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摘 要 地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在。

【论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摘 要 地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在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适当的方式将其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要依托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实践教学,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关键词 地域民族文化资源 “基础”课教学 应用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 课教学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和高校所在地域独特资源,不断完善和增强其育人功能,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厚重而又独具地方魅力的地域民族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基础”课教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思想教育资源,构筑“基础”课教育教学的人文底蕴,增强“基础”课教学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基础”课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 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对“基础”课教学的重要价值
  地域民族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基础课”教育教学产生重要作用。
  (1)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课建设提供厚实的人文根基。“基础”课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一门理论课程。而人是文化的人,任何人的成长都在一定的文化中进行,并且必须依靠文化的作用。“育人”是“基础”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基础”课教育教学就是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熏染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基础”课教学必须摒弃以往政治化、简单化、口号式的宣传说教,切实回归育人功能,展示其育人的独特魅力。这就要求“基础”课程建设要始终根植于宽广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广泛汲取有利于增加自身人文内涵和底蕴的元素。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恰恰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基础” 课程建设构筑了坚实的人文根基。“基础”课有了地域民族文化这一深厚人文底蕴的支撑,就能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课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素材。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是“基础”课教育教学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处在不同特色的文化区域之中,学生一旦长期处于某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氛围之中,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该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会对该地域的民族文化传统产生兴趣和亲和感。那些凝聚在该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中的地域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历史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和杰出人物等等,都能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3)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对“基础”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实践教学是增强“基础”课育人效果的主要途径。首先,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能进一步丰富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对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开发,能使更多未被利用的有价值的社会德育资源转化为“基础”课的课程资源,充实和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其次,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转化而形成的课程资源,由于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课程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直观形式,以及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近距离的“亲和力”,使“基础”课教学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使其教育目标的实现。
  2 地域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基础”课教育教学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有地域特征的地域民族文化,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不可估量。以笔者所在的河池市为例,河池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境内有8个世居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河池民族文化,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长寿文化、铜鼓文化、刘三姐文化等,它们是河池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基础”课教育教学资源。
  (1)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河池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河池是百色起义的重要策源地,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河池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在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广西籍17名将领中,河池籍就有7人。现全市保留下来闻名遐迩的革命遗址就有: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和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东兰武篆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西山弄京村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韦拔群牺牲的地方香刷洞、红七军河池宿营地军部标语楼旧址、河池博物馆等等。这些革命遗迹和馆藏遗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功能。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平台。
  (2)长寿文化。长寿文化指的是有关长寿区人健康长寿的文化。经中外专家长期研究认定:以河池市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中心的盘阳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其中巴马百岁长寿率为29.5/10万,为世界之最,现健在的百岁以上寿星达81人。中国老年学会2011年11月发布了第四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巴马126岁高龄的罗美珍蝉联榜首。长寿文化根源于盘阳河流域优美的自然生态和奇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长寿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与规律,除了保持愉悦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养老敬老传统。一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造就了巴马山青水秀、自然生态良好的优美环境;二是悠久的敬老传统和福寿文化,让巴马的百岁寿星有别于其它长寿之乡,即百岁寿星的比例保持着逐渐递增的良好状态。在漫长的岁月里,福寿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在家庭和谐和社会进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长寿文化向人们展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良好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