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与目标企业效率研究:基于啤酒行业的实证分析】 啤酒废水各级处理效率
摘要:外资并购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主要手段。随着加入WTO后,外资在中国啤酒行业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并购浪潮。以中国啤酒行业2002—2006年间28起并购为研究对象,选取124家啤酒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DEA-Tobit两阶段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资并购相对于国内并购对目标企业的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并购既没有提升目标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也没有对目标企业的规模效率产生影响,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内资并购对目标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外资并购;目标企业;效率;啤酒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5-0044-05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排名前十的啤酒企业如英博、喜力等纷纷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外资进入的第一次高潮在1995年前后,由于要直接面对当地企业的竞争,同时我国啤酒市场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加之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大多数外资啤酒企业水土不服,不得不暂时退出我国市场。但从2002年后,外资啤酒巨头开始对我国市场掀起第二轮攻击,他们吸取了直接建厂的教训,绝大部分采用参股或控股国内强势啤酒企业的策略,这样可以有效地绕过地方政府保护、打破市场割据,从而避免水土不服,通过直接收购中国啤酒企业股权进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两大啤酒企业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也加快了并购整合的步伐。青啤从1994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购,主要并购中小啤酒企业,先后并购了全国40多家啤酒企业。而燕京啤酒,同样在2002年以来加快了对啤酒业的大规模并购步伐。其与青啤不同主要并购较大的企业,首先收购了广西桂林的漓泉啤酒,接着2003年又成功收购了位列中国啤酒行业前10强,近三年的啤酒产销量均稳定在40万吨左右,有着福建省第一大啤酒企业和第一知名品牌的惠泉啤酒。
苏赛特商业数据公司对啤酒行业并购的调查数据显示,2001—2009年间,国内啤酒市场发生超过80次的收购行为,并购总金额超过400亿元。平均每年有9起,平均每次并购金额约5亿元。其中外资并购尤为活跃,英博啤酒在东南市场、嘉士伯啤酒在西部市场都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外资并购的动机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两点,一是通过并购实现协同效应从而提升效率,二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势力从而企图垄断市场,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两种效应展开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归纳讲,常用的实证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会计研究法,第二种方法是事件分析法,第三种是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其中事件分析法对数据要求不高,通过收集并购参与方股票市场价格数据,计算累计超常收益来检验并购事件宣告前后对并购参与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效应。会计研究法主要利用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数据资料,对并购前后企业经营业绩进行对比,来对并购的效应进行中长期检验。参数法和非参数法需要并购企业投入产出方面的数据,主要运用四种方法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随机边界法(SFA)、自由分布法(DFA)以及厚层边界法(TFA)对并购前后的效率进行衡量,并加以对比分析。
有不少学者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外资并购优于国内并购的观点,如Harris and Rravenscraft(1991)、Kang(1993)、Markides and Ittner(1994)以及Samuel C.Weaver(2003) 都认为跨国并购产生协同效应且分散了经营风险形成国际一体化收益,所以跨国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相对于国内并购能获得更大财富效应。Moden(1994)对瑞典外资并购的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并购前并购目标厂商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在并购后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也有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Dickerson(1997)和Andre et al(2004)分别对英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样本以及加拿大跨国并购的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并购并没有显著改善企业的利润率,一些收购公司在并购后三年经营业绩大多出现了下滑,而且比国内并购的绩效还差。Corhay et al(2000)和Lowinski etal(2004)分别研究了1990—1996年间荷兰企业的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和1990—2001年瑞士并购案例的财富效应,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即跨国并购并未给收购方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跨国并购与国内并购的财富效应没有显著的区别。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外资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认为外资并购能够提升目标公司绩效的研究主要有李善民等(2003)分别采用会计研究法和事件分析法两种方法,对外资收购科龙电器的短期和长期效应进行了研究。周毅和曾勇(2005)基于EVA评价方法,以福特并购江铃案为例,认为外资并购使江铃汽车的EVA值逐年增加,业绩有较大改善。陈继勇等(200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的财务评价法对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绩效进行了检验,研究得出汽车行业外资并购的绩效不仅明显优于内资并购,而且这种业绩的改善具备明显的持续性的观点。李梅(2008)以49起外资并购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应用事件分析法对并购前后40个工作日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外资并购增加了中国上市企业的股东财富,外资并购方式、外资是否控股以及目标企业与政府的关联程度等对外资并购的财富效应也有影响。
而认为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绩效影响不大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的观点主要有:苏明中(2008)和卢文莹等(2004)分别对2001—2004年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及1995—2003年被外资收购的1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进行研究,苏明中重点对并购目标公司的中期绩效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没有影响;而卢文莹等选用代表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比率和成长能力等五个方面的30个指标,重点研究了外资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结论同样表明,外资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收购并没有显著提升目标公司的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