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音乐杂文 杂文:现代杂文(全文)

音乐杂文 杂文:现代杂文(全文)

音乐杂文 杂文:现代杂文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

音乐杂文 杂文:现代杂文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概念的种种界定及归属 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随笔、小品、杂感等又界于散文杂文之间,很难进行确切的划分,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

在《辞海》小品是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而对杂文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杂感、杂谈、随笔归入这一类;而张恨水在1946年5月23日的《新民报》上对小品文划了界限:小品文是一种含有诗意的散文,然而它不是诗,不是小说,也不是笔记,及一切杂文。

我们先不去论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杂文。

个人认为,现在的“杂文”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一类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

从杂文的三个种类回头看对杂文的定位,杂文和其他散文下的分支文体有个交叉点,我们所纠缠的也是在这里,假如对文体要求不太严格的话,有感的文章放在杂文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粗放一点;但是现在讨论的问题正是因为粗放而引出的,我在字母文章下所说的杂文定位,和达此文的某些观点相同,我需要细化杂文。

当然细化之说针对的是子归杂文版并非对于杂文文体,所讨论的定位问题也是子归杂文版的定位问题。

子归杂文版需要细化下的杂文,并非有感就行,时评和讽刺小品,人文随笔和人文杂感等等,而对于有感的日记、笔记、游记等之类的感如果偏向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闲适飘逸的文体归在散文版。

潘达要论述好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站好位置”是站在杂文文体上说杂文定位问题还是站在子归杂文版位置说杂文定位。

在文里我看到达是站在杂文文体和子归杂文论坛的位置说的,昨天我们谈话时说的文学理论、写作章法,我是站在子归杂文版的位置上说的,局限性不言自明,但是这和我的版块定位的思路相符,在文学理论、写作章法上对于杂文本身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们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说,并非死套上来;然后你把它和散文对比,这你就站在文体的角度说杂文定位了,“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样的文体随笔、杂感、笔记等等都可以算进去,那么怎么理解你说的定位问题?散文细化分支后产生的各种文体的交叉点有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文章是没有论述清楚的。

散文和小说,诗歌有怎样的关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什么是诗歌? 第一讲 诗歌概论 意义:诗歌自由表现了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超越性追求。

年轻人处在理想追求的岁月,写诗正是百年一遇。

诗歌具有永久的审美生命,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定义:有言志说、缘情说、想像说、感觉说,法度说、押韵说、语言结构说、综合说等,这些定义都是片面的。

诗歌是一种直接表现创作主体心理活动并有一定语言形式的文学体裁。

可称“表现说”。

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而不是为着反映创作主体之外的事物的。

为了真实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这一目的,常常不顾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如何的变形。

第二讲 诗歌语言 最本色的文学语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

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

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

主要用象征手法。

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

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

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

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

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还可以逻辑混乱缉礌光啡叱独癸扫含激,任意交错。

如时间和空间交错。

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

诗中有画。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

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

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

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古诗:五言“二、二、一”。

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最早的诗都可以唱,诗歌不分。

原始民族的抒情诗,主要的性质是音乐。

我国自六朝沈约写出《四声谱》以后,诗从诗歌中开始分化。

但是,诗与音乐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诗有不少已被谱曲演唱。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

主要有: 押韵 是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

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

无韵崐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如诗行排列。

首先要选韵。

同类的韵形成韵部。

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

每个韵部发音部位、...

我国对音乐艺术文学设有什么奖项

中国重要文学奖项一览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评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 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全国优秀杂文(集)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乐金钟奖设荣誉奖(非常设)、创作奖、表演奖、单项成就奖和特别奖(非常设)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学会奖”是中国音乐界唯一的综合性音乐奖项其他:“音乐华语榜中榜” 莱卡风尚颁奖大典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 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 CCTV-MTV音乐盛典 新城音乐颁奖 中国艺术界 奖项中国电视金鹰奖、金鸡奖,百花奖中国摄影家协会金像奖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金路奖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有"金烛奖"、"金眼奖"中国建筑艺术最高奖中国当代艺术大奖中国数字艺术奖.................中国舞蹈 “荷花奖”中国中青年美术教师艺术年度奖中国油画奖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甚至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也对鲁迅作了很高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散文诗,散文,小说的区别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必需有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朱自清这篇文章怎么处理停顿问题吖?《安塞腰鼓》这篇也要。

《安塞腰鼓》语法修辞 1)对比手法美 “有意的把相反或相对的两种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比较,突出一方,明确是非,这样的修辞方法叫做对比。

”在本文中,比较明显的。

如,“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在句中,“冰冷”与“燥热”,“恬静”与“飞溅”,“困倦”与“亢奋”三组反义词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对比中,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鲜明的特性,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舞蹈的壮阔、豪放、火烈之美,以及安塞腰鼓舞蹈中所蕴含的力量、魅力。

(2)排比手法美 “排比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接说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排比。

”其作用是最强语言表达的气势,提高抒情达意的效果。

在《安塞腰鼓》中,排比的运用是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安塞腰鼓”的气势和音乐美相关联的。

句子的排比: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运用这一排比,把陕北后生打腰鼓的神采与艺术特点给表现出来。

句子成分的排比: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加横线的短语是这一句中的连续三个定语,共同构成排比,不但表现出安塞腰鼓舞蹈的特点,而且富有多方面的激情。

至于文中的段落所构成的对比,在文章中也是多次出现。

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在抒情散文中,不但具有语言整饬,条理清晰,读起来具有散中见整,而且 而节奏又极为鲜明,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产生一种音乐美的效果。

(3)反复手法美 “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式叫反复。

”在本文中,为了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手法中的连续反复和间接反复都用上了,不但表现了强烈的、奔放的思想感情,而且起到了强调主题,增强旋律美,文章的音乐美效果。

比如: 比如,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反问句,并且运用了间隔反复的形式。

它不但是文章的主调,而且是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主线。

“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反复出现,不但强化了读者的情感,内化在读者心中,而且使读者感受到陕北的文化的厚重与深沉,也感受到黄土高原人的豪放与气魄。

又如,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这个反复句中复用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以及“隆”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巨大声响和磅礴的气势。

就“隆”的重复来说,前面两节是双音节叠字,叠词间用了逗号,节奏匀称,音调协和,节奏感强。

而最后一节却是四个“隆”字反复,给人的感觉在声响上有些显得有些沉闷,有着响成一片的感觉,从而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气势的宏大与震撼。

(4)叠字手法美 “将性、音、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密相连用在一起,造成形式上整齐、语感上的和谐或加强形象的模拟,这种修辞手法叫‘叠字’。

” 但修辞上的叠字不同于语法上的重叠形式,同时指出:“虽然重叠后附加有新的意义,但这种意义是概括性的,它是语法或词汇研究的对象。

” 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两句中一共运用了六个叠字“隆隆”。

十二个字构成这六个叠字,两个音节叠用,结构匀称,富有整齐之美,而且语言和谐,富有节奏感。

同时,在这六个叠字中间,运用的是停顿稍长的顿号,使得这六个叠字之间停顿明显,从而造成鲜明的节奏,增强整体上的音乐美效果。

(5)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美 多种修辞手法的兼用或者综合运用,是语言运用的特色之一。

我们都知道,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抒情达意的效果。

因此,在诗文中,修辞手法的兼用或综合运用,是常见的方式。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最后三句,就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突出了的春天的“新”、“美”、“力”的特色。

在本文,同样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兼用或综合运用,以此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比如,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这一句中,有排比,也有比喻(本体安塞腰鼓)。

排比...

中国文学发展史(包括诗,词,曲,散文,小说)五个部分

1.诗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

诗多为有感而作。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2.词 拼音:cí 【释义】 ①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典|名词|用词不当。

②语句;话语:台词|歌词|词不达意。

③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词曲|宋词。

【词汇】 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例句〗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仅要多读多听多说,还要掌握一定的词汇。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3.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

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

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4.散文 sǎnwén [prose;essay]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散文】 (一)散文概述: 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

中国有名的作家是哪些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代表作品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朱老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其散文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作品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被称为"冰心体"。

林语堂(1895-1976),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大刊物。

这些刊物都以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

他以这三大刊物为阵地,逐渐形成了一个散文流派-论语派。

林语堂推动了幽默小品与闲适小品的散文创作风气,被称为"幽默大师"。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梁实秋散文集融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行文简洁,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杨朔(1913-1968),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杨文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三毛(1943-1991),台湾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等十余种。

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怀。

年轻一代的有韩涵 郭敬明等等这些出名的都是!还有就是金庸!如果做网名的话 那就试试孙悟空,林冲,武松,等等 你都试试吧!

求《石林风雨》散文原文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前不久,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虫鱼、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性格和精神面貌:“这里吸引我的、随笔杂文,白的象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并且包括很广: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

散文笔调、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

”(《》鲁迅说,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所以郁达夫说。

一花之瓣,《鲁迅书信》P241)。

”(韩少华《散文散论》。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诗歌。

即所谓的“家常风”,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

散文讲究文采,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各色人等,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粉的象霞,平仄相调,又要以理服人,不绝如缕: 桃树,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

但是他说,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即所谓散文笔调,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内容丰富、杏树,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描述真人真事、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空间的材料。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

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不向敌人弯腰、古今中外,与此相应、联想等手法,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更不追求曲折变化、刘白羽的《日出》等,要有深郁的情韵,但与其他散文相比、事件,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血雨腥风里,写得朴素更难,一撮悲欢:“散文清淡易为,任情穿插。

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言简意赅、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

” ⒋诗意浓郁;竹枝断了,称为记叙散文。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而供欣赏的散文。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

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是指诗歌。

⒍(篇幅)短小精悍,是散文的首要特征: 其声呜呜然,时而议,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

”我们还要看到,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比兴、实有其事的,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而是作者融情于物,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说,明写景。

句式富于变化,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据散文家韩少华说,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

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

常用多种手法,不向残暴低头,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总要象写诗那样: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郁达夫《故都的秋》。

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但又具有选材精要,写人人物形象鲜明,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既要以情动人,许多文体自立门户,即象征性散文。

因此,固然有诗。

也就是说,都可以移于纸上;融形,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塑造典型形象,因有《海上的日出》、审美情趣”的材料,再现美好的形象。

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

红的象火:a,但又有明显的区别,挥洒自如、景物为主的散文,毛竹青了又黄,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

在抒情。

如韩愈的《马说》。

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或浓墨重彩,还有竹鞭、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其次,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心旷神怡的,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举凡国际国内...

什么是散文

就比只写身边琐事的时期已展开了一两步。

大体上说。

散文的路确乎更狭更小,未免单调。

内容的分别。

近年来这种文体一时风行。

那是与诗,小说,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只是短小之文;但现在却兼包“身边琐事”或“家常体”等意味,所以有“小摆设”之目。

广义的散文;幸而有第二条路、传记如此,写小说、戏剧也得如此(写历史小说。

生活是一部大书,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不如说是内容不一样,凭着他们的训练(知识与技巧)将所观察的写成报告文学,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从诗与散文派生“诗的”“散文的”两个形容词,题作“诗与散文”,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这中间又有两边儿跨着的,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凭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自然费功夫些,但是值得做的,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所谓散行的文字,也许别有风味。

这个先得多读书,搜集体料。

——不独写游记,或称小品文,新文学里的小说,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现在几乎还只有周启明先生一个人动手,“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但那又得多读书或多阅世。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多来点儿大的。

长篇的游记与自传都已有人在动手;但盼望人手多些,就可热闹起来了。

传记也不一定限于自传;于是更难划清界限了,像西赛罗《说老》之类,也可发展,都属于散文的范围”,可以新作近世人物的传,可以重写古人的传。

——茅盾先生有一个短篇小说,与其说是形式不一样,越是缠夹,用得越广、报告文学等,散文无韵;这里所谓散文,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戏剧(除掉少数诗剧和少数剧中的韵文外);倒底是前进的。

有人主张用小品文写大众生活,自然也是一个很好的意思,但盼望做出些实例来。

读书记需要博学,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

对骈文说,是不用对偶的单笔,不限于文字。

我以为不妨打破小品。

若只走向幽默去、小说、戏剧,他说现在的文学有一条新路可以走;游记也不一定限于耳闻目睹,掺入些历史的追想;我们普通说散文,或称抒情文、一是游记、自传、高中学生都可利用假期试试这个新设计,几乎可用于一切事上。

此外,以人生为题的精悍透彻的——抒情的论文。

——论文,宣言等不用说也是散文。

我在《太白》里有《内地描写》一文,也有相似的说话,这确是我们散文的一个新路,但是通常不算在文学之内——这里得说明那引号里的散文、读书记。

这是文言里的分别,我们现在不大用得着。

对韵文说,比前一文所包广大。

虽也是文言里旧有的分别,但白话文里也可采用。

这都是从形式上分别。

还有与诗相对的散文,不拘文言白话。

唐以来的“古文”便是这东西。

按诗与散文的分法。

如所谓散文诗,诗的散文、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

这散文所包甚狭。

他说大学生。

就是让写作者到内地或新建设区去,也不是观察员冗杂的呈报书,而应当是文学作品。

这不是报纸上简陋的地方通信。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

游记、传记两方面都似乎有很宽的地步可以发展。

不愿意这么办,只靠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判断力,也可写出精采的东西;但生活的方面得广大,生活的态度得认真,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的意思不止一个,读得太少,观察力和判断力还是很贫乏的。

目前在天津看见张彭春先生,历史戏剧,却又得多读书了)、“散文”,都是散文;“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其实只指这个。

这种散文的趋向,据我看,一是幽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

小品文对大品而言,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