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探析】高职公共基础课有哪些(集锦)

【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探析】高职公共基础课有哪些(集锦)

【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探析】高职公共基础课有哪些摘 要:从高职公共基础课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的作用,并以高职数学为模本具体阐述了如何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探析】高职公共基础课有哪些

  摘 要:从高职公共基础课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的作用,并以高职数学为模本具体阐述了如何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核心能力 高职公共基础课 高职数学 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不断进行,重专业轻基础,公共基础课越来越被边缘化。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若要使高职院校学生在竞争中获胜并保持持久的竞争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而在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人才目标上公共基础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核心能力再认识
  核心能力,亦称跨职业能力,它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的联系,而与完成专业任务又密切相关的方法和社会能力,是人的能力体系中的核心部分。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能力。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核心能力体系的构成可以归纳为:学习再提升能力、适应岗位能力、交往协作能力、信息(含外语)处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公共基础课在培养核心能力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和使用的反馈,我们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考查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综合素质亦愈发重视,比如在人文素养、团队协作、岗位适应、创新思维、外语应用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这种信息的反馈给高职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供了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这样描述:“用专业知识教育人可以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也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所说的“和谐发展的人”或“全面发展的人”,都涉及到一个主旨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问题。纵观高职生的核心能力体系,大部分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密切相关,可见,正确认识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地位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专业课不分主次,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为共同培养合格高职人才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作用
  1.知识的基础性、必备性。公共基础课是一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必备前提。高职教育虽然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但任何一种专业性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都是需要一定基础文化知识作为前提的。
  2.功能的潜移默化、不可替代性。公共基础课另一大作用在于对人的影响与塑造,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理解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这些能力或素养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有不可量化的特点。
  三、高职数学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的改革实践和认识
  (一)高职数学中蕴含的核心能力分析
  有专家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在校所学各种数学知识,走出校门后一到两年内就会忘掉,但是数学思维的方法习惯、思维能力、精神品质却会影响他们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是终身受益。现实情况也是这样的,数学在扮演工具学科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高职数学的改革不能过于简单压缩化,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实施合理的改革方案和措施,达到改革的目的。
  (二)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课程目标,进行系列改革实践
  1.分析现状,多层面调整定位
  (1)现状:课时不断被压缩,教师不知如何去教;学生入校数学基础趋弱,学生不知如何去学;结果,考试不及格率偏高,学生产生“无用论”、应付了事的思想。
  (2)多层面调整定位。决策层:教学计划制定者,不能仅仅把高职数学定位为后续专业课提供数学基础知识的工具课,必须明确高职数学同样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这一点在前文中已经阐明。引导层: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调整,少理论,多应用。主体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正确理解数学对自身的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是工具的层面上,还应体会到数学能让自己思维更敏捷,更善于分析和思考等等。当然,这些仅仅依靠学生自我完成是有难度的,需要一定的措施进行外在刺激和引导。
  2.外在刺激和引导的系列措施
  (1)打造特色教材,突出应用主题
  在充分调研以及专业教师多次座谈研讨的基础上,打造了一套突出应用主题的教材(《高等应用数学》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该教材有三大特点。特点一:对所有知识点的引入以实例形式出现,重要结论不做严密论证只做简单阐述,不会让学生对苦涩难懂的证明或推导产生畏惧心理。充分体现数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特点二:与专业紧密结合,针对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有所区别,充分体现专业的需求及应用,比如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会特别开设图论、线性规划等教学内容。特点三:增加了数学实验环节,设立了建模专题,旨在培养学以致用的数学观。
  (2)教学过程的变革
  ①增加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实例,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目的。
  ②适度利用多媒体教学媒介开展教学。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虽然在教授数学上有很多优势,但在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上,适度采用多媒体平台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利用数学软件模拟函数极限的逼近过程、空间立体图形的演示等等,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开设数学实验课,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利用诸如MATLAB这样的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实践,既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方法、建模等诸多方面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3)以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积极开展建模能力训练
  数学建模对于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文献检索和信息删选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建模能力训练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开展起来比较困难的环节,仅有赛前集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既要让更多人接触到建模又不至于被建模吓倒,我们可以分解难度。在日常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授的内容,在课堂上适时增加一些建模的小案例,比如在知识点“连续函数在闭区间的性质”学习之后,可以顺势抛出“为什么在不平的地面上四条腿的椅子仍然可以放稳?”这样的问题,既与生活密切相关,解决起来也不是太困难。通过如此不断重复训练,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最终使得建模能力逐渐提高。
  (三)认识和总结
  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根本的高职公共课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本文中着重阐述的针对高职数学的改革实践是一个探索,一个方向,但路会很曲折,会面对很多新困难,比如数学教师需要涉猎更多从未接触的专业课的一些知识、数学实验课开展的硬件条件建设等等。但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增强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学生的核心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公共基础课的路才能越走越好。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教学会教育科研项目(SZJYB2011013)
  参考文献:
  [1]赖小卿.论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中国成人教育,2008(8):96~97
  [2][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310
  [3]钱伟长.教育与教学问题的思考.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4]谢歆鑫.创设物理情景,改善数学教学效果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6~78
  [5]姜启源.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