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寻找教学资源,何必舍近求远 舍近求远照样子写词语(全文)

寻找教学资源,何必舍近求远 舍近求远照样子写词语(全文)

寻找教学资源,何必舍近求远 舍近求远照样子写词语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早在2004年就已经通过了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5年秋正式投入使用。迄今为止,已有近七个年头了。四种版本教材各有所长,其共同的优点在于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对比以往。

寻找教学资源,何必舍近求远 舍近求远照样子写词语

  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早在2004年就已经通过了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5年秋正式投入使用。迄今为止,已有近七个年头了。四种版本教材各有所长,其共同的优点在于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对比以往老版本的教材,教学资源有了极大的丰富。笔者所处地区使用的是人民版教材,从使用的实践来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无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求一线教师用好教材,教好书。现以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为例,谈一谈笔者七年来对该版教材资源的使用心得,祈请方家指正。
  人民版教材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严格以《课标》为依据,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人民版教材尽量不出现结论性的表述,而是选编学生易理解的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以“专题导学”为引,建构专题知识体系
  “专题导学”主要包括导语和学习建议,对该专题的总体概括。并提示注意事项以及学习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能比较可观的构建专题知识体系。导语能够有效地勾勒出专题结构,实现点面结合。
  如: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导语
  天平天国——民主革命先声
  辛亥革命——旧民主革命高潮
  五四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再如:如: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导语
  20世纪50年代——外交开局
  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20世纪80年代——外交调整
  “学习建议”能挖掘隐形知识,拓展专题视野
  如: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建议
  1、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2、治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3、古代政治制度的消极影响
  4、中国古代政治对近代政治的影响
  二、以“教材副文”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材中几乎每课均附加大量的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和史学争鸣,以辅助学生理解教材正文内容,这也是新课程教材的一大亮点。此为教材的副文部分,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在帮助学生学习正文、丰富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潜能,者更有利于教师展开积极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仅以必修1专题一来看,一个专题之内就附有插图21幅,资料卡片7张,知识链接9条,史学争鸣1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期望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活动就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如: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课辛亥革命一课的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而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的成功开始,你赞同那种看法?”。教材回避了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论,给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留下了空间;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探究才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时完全可以把此“史学争鸣”作为导课的材料。
  三、以“专题小测”为载体,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专题小测”是指专题后的“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试”,它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专题进行回顾与复习;“问题与研讨”是利用本专题的主题结合学生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帮相互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收获与存疑”,是提醒学生总结本主题学习中的收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形成有效教学。当然,由于新课程内容繁多,光是教材就已耗时甚巨,在平时课堂中几乎没什么时间来处理这个“专题小测”,因此尝试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里对其加以利用,既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用来突破知识点,又可以顺便解决问题,真可谓一举双得。
  如:我选择性的让学生根据材料三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的“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令学生谈谈从中能看出义和团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四、以“教材附录”为方向,丰富教学资源开发
  每册教材最后附有“历史大事记”、“中外名人名地中英文对照”、“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历史学习推荐网址”等,供教师和学生利用,这就为我们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指明了方向,更好的去研究和学习历史。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要在进一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学生受益终身的诸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大量接触原始史料,如档案文件、典故、历史原著等,从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如:在《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很关键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这个千古帝王的终结之旅,有助于修缮历史的完整性,在学生面前铺开一张历史的画面,中国人主张盖棺定论,告诉他们“沙丘鲍鱼”这个历史典故,让他们真实而又客观的评价秦始皇的一生,这样的评价应该会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五、以人民版配套教学资源为参考,不断整合教学资源
  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人民出版社还开发了配套的教学资源,包括《高中历史教学手册》、《高中历史导学手册》、《高中历史地图册》等一系列的课程教学资源,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整合教材,落实课程目标。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倡对教材的整合,决不能简单的和游离乃至推翻教材等同。诚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所言:教材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所以我们对教材的整合仍然要以教材为纲,以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本,可以高于教材,但决不能游离教材。一旦游离于教材之外,不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有多完美,课堂教学有多热闹,学生表现得有多高的兴致,这堂课从教学效益上来讲肯定是无效的。
  总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还要有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的能力,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这一最主要的教学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