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再思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全文)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再思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全文)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再思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项目培训必须有教学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直接参与的观点,并指出了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改进建。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再思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项目培训必须有教学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直接参与的观点,并指出了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组织;主讲教师;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84-04
  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从“十五”开始,全国各地都在陆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多数省市还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初级培训,而少数发达地区已开始了中级培训。关于培训的实效性,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使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应该说,一路走来,这项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整合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形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规范,这为一线教师进行有技术含量的教学打下了基础。[1]
  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培训,笔者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并于前段时间有幸跟随一些地区的中级培训项目管理组到各区县进行跟踪调研,与当地的项目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受训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培训成效和今后一线教师培训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
  1.机构设置方面
  从承担一线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区县的组织机构来看,主要是教育信息中心或教师培训机构,少数区县有教研部门的协助,这与以往的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基本一致。因此,与我们反馈、交流的组织机构负责人多为主抓本区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这让人明显地感受到,似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教学研究部门关系不大。
  2.培训教师筛选方面
  作为贯彻落实培训精神和要求、担负培养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坚力量——主讲教师,其观念、认识、能力、素养等因素将直接决定培训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表1为被调研地区591名主讲教师(占本项目绝大多数)的学科专业构成情况(单位: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网管电教两类人员合计358人,占总数的60.58%,其余人员多为中小学一线教师,而且,这些教师都是临时抽调的。这说明:其一,在培训中,至少一半主讲教师可能仍会以信息技术操作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其二,主讲教师不分学科教学,受训教师不分专业学习,弱化了学科特征。那么如何能让培训走近学科教学、走近教师需求呢?
  3.培训内容方面
  在问受训教师“中级培训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几乎所有受训教师都说是多媒体素材处理和课件制作技术;问“中级培训与以往的类似培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时,许多教师说不上来。这或许是培训后时间太长造成淡忘的缘故,也或许说明:一是受训教师对纯技术操作内容感兴趣;二是在培训中主讲教师没有给受训教师带来观念的转变和认识上的提高,因而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全国各地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共有9个主题,其中只有4个主题涉及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分别是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部分内容:知识可视化工具)、主题5—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主题6—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主题8—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部分内容:Excel在教学统计中的应用);[2]二是由祝智庭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共有8个模块,其中涉及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主要是“模块5—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从培训的目标和教材内容篇幅看,侧重点一目了然。
  4.培训后的应用方面
  在问到“培训后对教学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时,多数教师认为提高了课件制作技术,教学手段多样了。在笔者的提示下,一些教师说到了规范的教学设计。这说明培训中学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没有真正内化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能力。尽管座谈的只是各区县受训教师中的少数,但也能由此反映出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相关部门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本质和新课改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没有真正达成共识,以至于在操作环节出现了偏差。这在全国各地区的初级培训中普遍存在。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行业标准,这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推进。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教育部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其核心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也就是在信息化社会里“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这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因此,从本质上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完全有别于信息技术培训的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规划的教学设计能力培训。[3]而且,这一过程还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与具体学科特征、要求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能够真正胜任或适合这种培训的组织机构和教学人员应该是各级教学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如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他们才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力军。理由如下:
  1.培训内容应真正符合学科特征和本质要求
  这几年,全国各地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实效性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受训教师层面看,动机和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它来自于教师工作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自我需要。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最关心、最需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既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又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促使学生真正地乐学、会学、全面发展。这恰恰是需要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设计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求培训内容必须紧跟新课程发展,必须与具体学科教学紧密相关,突出学科特征和本质要求。只有这样,培训才能达到高效,否则,多次类似的培训会让广大教师缺乏积极性,培训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这也是在调研中不少主讲教师的深刻体会。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