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500强"的榜单迷了眼】 2018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史上唯一没有国际知名品牌的经济大国,这不是荣耀,而是羞耻,真实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所处的阶段。 一年一度的《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榜单本月公布。荷兰皇家壳牌超越沃尔玛再次回到榜首,但真正引发关注的,却是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达到创纪录的79家,历史上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的132家。
《财富》的5。0强榜单,历来被视为全球经济版图强弱沉浮的晴雨表。中国从1995年只有3家企业入围,到2012年仅大陆地区就有75家企业上榜。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
然而,这样的按照营业收入的排名,未必能够反映企业的真正竞争力。无论在行业竞争力,还是品牌的国际化程度上,榜眼的宝座只能让我们汗颜。
中国劣势
首先,在全球化时代,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但中国大陆入围《财富》500强的75家企业,没有一家是具有国际声誉的品牌。无论是位居排行榜前十的中石化、中石油,还是中国电网,在业务分布、利润来源、品牌的知名度上,仅限于中国。以“两桶油”为例,其业务收入和利润的80%以上来自中国。其它入围的企业大同小异,基本都属于真正的“中国企业”——他们营业收入的80%以上都是在国内。这和那些真正业务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从行业分布看,入围《财富》500强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企业,除了石油等资源类的传统领域,他们入围的企业基本大都在零售、电子、互联网、现代制造业、高科技等领域。而中国大陆入围的73家企业,大多却集中在传统的石油、电力、电信、钢铁、铁路、金融等垄断领域,这些企业的利润来源显而易见。在竞争性领域,中国上榜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极弱。
第三,中国大陆入围的75家企业,只有5家民营企业,这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在真正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佳。从利润而言,入围的68家国有企业的利润,是中国民营企业5D0强利润的5倍以上,仅仅中移动和中石油两家的净利总和就超过了中国民企500强的利润总和。如果说民营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的话,这个排行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迄今有那么多的国家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认清罪魁祸首
毋庸讳言借助于金融危机的契机,中国企业在规模方面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日益缩小,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肯定这种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与世界知名品牌之间的巨大差距。
令人尴尬的是,作为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大国,中国在经济规模和地位提升的同时,并没有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国际知名的品牌。日本和韩国在经历快速的增长之后,都形成了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业以及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而中国,却是一个例外。这是二战以来,经济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史上惟一没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经济大国,这不是荣耀,而是羞耻,真实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所处的阶段。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快速下滑,这绝非仅仅因为国际经济环境整体低迷所致,而是和长期以来中国粗放式的发展,以及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太弱不无关系。在一个垄断企业大行其道的国家,企业和行业都很难获得国际竞争力,这也正是中国在《财富》500强荣登榜眼,却没有产生真正令人尊重的企业的制度根源。
责任编辑:诸葛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