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能自愈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病情衰退,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方法 改善环境生活条件,对精神分裂症者进行心理社会功能训练,实行家庭干预,逐步回归社会。 结果 使精神分裂症患者适应周围环境,增加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力,恢复其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结论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使之尽早回归社会,发挥其社会劳动功能。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康复医学是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的科学技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所有精神残疾人的2/5以上都和精神医学有关,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我国1993年全国七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为6.55‰,老年性精神障碍为0.67‰,精神发育迟滞为27‰[1],运用康复手段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个探讨性课题,几年来,我们运用康复手段和康复程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的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已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1 改善环境生活条件
环境设施的调整为开展康复工作的先决条件,行为技能的训练如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实施,将会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以往精神病的管理模式多为封闭式的,患者生活在高墙深院狭小的环境中。与社会的隔离,患者多产生被剥夺感和被歧视感,不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改善环境条件就是对康复对象在适当的监护下,逐步实行开放管理,扩大患者的“自由化”程序。目前,我们医院设置了开放疗区,建立了精神病康复中心。康复设施有:娱疗室、休疗室、图书室、美术书法室、音乐治疗室。康复护理工作由精神科各疗区的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选择短期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期得到控制或主症基本消失的各类型精神病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康复治疗及文体活动,为患者创造开放护理,温馨、整洁的休养环境,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各种康复活动巩固疗效,促进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许多研究表明:开放式职业劳动、公娱疗法、社会功能训练均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病情衰退,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2 心理社会功能训练
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心理社会性质的行为技能训练,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社会行为功能的恢复。
2.1 生活行为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的生活行为技能训练是针对病期较长、精神意志衰退的患者,这些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接触受限、生活依赖性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造成了生活懒散、反应迟钝、行为缓慢,有的生活不能自理。为恢复其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我们从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入手,从洗脸、穿衣、上厕所基本抓起,采取帮、教、带的做法,使之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走上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实施院外监护患者。可以假出院、带药探亲、请假购买所需物品。开展趣味性文体娱乐活动、郊游。单位或家属可来院探视,使患者体会到有家的感觉和家庭和睦相处的愉悦。目的是使患者适应周围环境,增加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力,恢复其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为患者康复出院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和条件。
2.2 学习行为技能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是改进精神分裂症者处理和应付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自我素质的提高。我们选择有一定文化修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医生、护士做兼职教师,根据患者心理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组织患者一起学习报纸、收听广播、看电视等,进行各种宣传教育和学习。
2.3 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 是使患者通过简单的日常劳动和手工操作,培养患者的新的动力定型,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和脑力功能,医院康复中心、工疗室开展缝纫、印刷、生活洁具制作、庭院卫生清扫等。在进行职业康复过程中,我们根据病员的不同爱好,吸收患者参加不同活动,使之发挥其特长,不仅创造了效益,重要的是锻炼了患者,培养了患者的劳动能力,使患者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提高了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4 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
2.4.1 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作用,自觉接受药物治疗和进行患者自我管理的训练。
2.4.2 让患者学会安全用药,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能够积极向医生反映,自觉执行医疗护理方案。了解并能够主动表达自身不适反应,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主要需求。
3 实行家庭干预,逐步回归社会
有些家属片面地认为精神病患者回到家庭或重新工作就意味着已经康复,其实不然,当患者回到家庭,重新工作,开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时,家庭的康复护理更需加强,帮助患者度过各种难关,成为完全健康的人。
3.1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给予健康的心理支持。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出院,此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负担是多样而复杂的。由于较长时间的住院,患者已产生依赖医院、依赖医务人员的心理和习惯行为,出院后一时无法适应院外生活;其次,由于社会上某些人的偏见,认为精神病不光彩,患者会感到难以见人或因病重时异常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觉得无法弥补等,从而产生一系列难以解脱的不良情绪,忧心忡忡,有的甚至采取自杀行为来逃避现实。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必须引起家人的充分重视,以支持患者面对现实,应付现实,走向健康。
3.2 开发患者对生活的兴趣。精神病患者在空闲无聊时往往容易陷入沉思、幻想或悲观、绝望或精力过剩、乱管闲事、疏懒少动、退缩孤独。家人一定要积极引导,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开发其对生活的兴趣。
3.3 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应鼓励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照顾,参加家务劳动和走上工作岗位,原则上应逐步过渡,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先从较简单的、安全的事情做起,逐步增加难度和数量[2]。
医院还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大节日,精心制作板报、传单、免费心理咨询,发放精神病防治手册等。使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全面化,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康复工作,积极为患者提供康复条件,对稳定期患者提供就业条件,巩固康复,发挥其社会劳动功能,及早把患者放在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护理,这样会减少“长期住院综合征”的发生,患者可以与社区多接触,交朋友,享受个人生活事件的机会也就越多,同时完善的社区康复措施,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做法是:①鼓励患者广交朋友,拥有私人物品和享受个人生活事件。②纠正住院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患者重新建立与社会家庭成员及家庭周围环境的接触,制定作息制度,使其生活规律逐渐正常化。③每天给患者安排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和工作,如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及家务劳动,搞好个人卫生,重新培养社会技能、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及进行体育锻炼。④社会家庭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友好随和的气氛和环境,让患者看到美好的前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搞好社区的康复工作,又不能减少精神病院的床位,并提供适当就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有效的空间,完整的医疗康复体系,使他们达到真正的康复而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高玉梅,张静.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1):32-33.
[2] 黄敏,张明.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0,8(16):27-28.
[3] 张南强,高云.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