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曾孙 [尽忠的学者和他“叛逆”的曾孙(上)] (大全)

曾孙 [尽忠的学者和他“叛逆”的曾孙(上)] (大全)

曾孙 [尽忠的学者和他“叛逆”的曾孙(上)] 吾乡湘中一带,民间特别重视风水。小时候听祖父和父亲讲过许多因屋场坟山风水好而后代发达的故事,在1949年前,常有宗族间为了争好风水的坟山讼于官府,乃至发生械斗。  因为重视风水,因此吾乡的“地仙。

曾孙 [尽忠的学者和他“叛逆”的曾孙(上)]

  吾乡湘中一带,民间特别重视风水。小时候听祖父和父亲讲过许多因屋场坟山风水好而后代发达的故事,在1949年前,常有宗族间为了争好风水的坟山讼于官府,乃至发生械斗。  因为重视风水,因此吾乡的“地仙”——即风水先生的地位很高。乡间的地仙多是懂点阴阳五行就出去混饭吃的人,而好的地仙,则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史和地理地质知识。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才可能成为好的地仙——雅称“堪舆学家”或“舆地学家”。
  堪舆之学,当然有一些神秘甚至是迷信的东西,但里面混有中国传统的地理、地质和环境、气候学说,好的堪舆学家必是好的地理学家。道光年间,吾乡宝庆所辖的新化县罗洪人(今属隆回)邹汉勋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舆地学家,他也是道光年间有名的音韵学家和经学家。
  邹汉勋兄弟六人,他排老三,字叔绩,出生于1805年。其外祖父吴兰柴是新化县名宿,尤工于舆地,其母从外祖父那里学得一肚子学问,嫁到邹家后,又悉数传授给儿子们,史载“常铺灰于地,画禹贡山川形胜,以教诸子”。
  邹氏六兄弟学术上都有成就,其中以邹汉勋最为杰出。在同邑前辈学人邓显鹤的邀请下,他参与校刊《船山遗书》,将藏于民间二百年的王夫之遗著校订、刻印,从而让船山之学影响湖湘一百多年。接着又参加《宝庆府志》的修撰。这套道光年间刻印的府志现在被学界评价为天下名志,其中的《宝庆疆里表》即出于汉勋之手,他将宝庆所辖五个州县的地图绘得十分详细。他在《宝庆疆里图说》中提出绘制地图的基本原则:1、明分率(比例);2、分准望(方位);3、定中宫(坐标);4、测日量,即作图以经纬度划成方格,每格按比例等于若干里。笔者手里有一套岳麓书社影印的《宝庆府志》,我将邹氏所绘的地图和现代靠卫星测绘而制成地图相对照,误差很小——那可是一百七十来年前邹汉勋带人靠步行测量的,无任何现代测绘工具。
  他与同乡、另一位学者魏源私交甚笃,当地民间有一俗谚:“记不清,问汉勋;记不全,问魏源。”流传至今。
  如果没有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兴起的大变局,邹汉勋的命运多半是在家乡著书立学,直到终老。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无论怎样重视经世致用,但科举出仕的梦总是不会断绝的。咸丰元年(1851年),46岁的邹汉勋终于乡试及第,取得举人资格。第二年春天,公车入京,参加会试,落第。古代科考难度实在太高,与邹汉勋同时代的湖南名士左宗棠、江忠源至死也只有举人的功名,罗泽南仅仅是名生员。比他年长11岁的魏源于1844年考取进士,此时正在江苏高邮州任知州。于是邹汉勋取道大运河南下,顺道到高邮拜访魏源。在魏源的任所盘桓半年多,相互切磋学问,并替魏源的《海国图志》绘制世界诸国地图。1853年春天,他告别老友,继续往故乡行进。
  就在他北上会试至告别魏源回乡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大清帝国的南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同年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并定都于此。太平天国兵锋正盛,在东南数省,所向披靡,而此时,曾国藩还在湖南境内训练他那支后来威震天下的湘勇。1853年初夏,邹汉勋一路小心翼翼避开太平军,回到长沙。此时,他的胞弟邹汉章,正跟随着最早带地方团练与太平军交战的江忠源,被围困在南昌。江忠源籍隶同属宝庆府的新宁县,两人都是宝庆的名士,平时就相互仰慕。国家已成这个样子了,邹汉勋作为一个读圣贤书的举子,于公于私,不能坐视不管,而安然地回乡。在省城他正好碰上江忠源的胞弟江忠淑,两人一商量,干脆改道往东走,去南昌帮自己的兄弟——当然也是为朝廷效忠。
  江忠源对邹汉勋前来相助,十分高兴,留他在营中参赞军务。自此,随江忠源四处征战。这一年腊月十六(公历1854年1月14日), 太平军攻克安徽庐州(今合肥),邹汉勋随守城的安徽巡抚江忠源一起战死,尸骨未收。
  一代大学者,在49岁时作为一名战士,死在沙场,为他所效忠的朝廷流尽最后一滴血。对这样的忠烈之士,朝廷当然会大力褒奖。其子葬衣冠于新化县首望山麓。曾国藩以联挽曰:“ 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江忠源的字)同死,日月争光。”
  邹汉勋生前恐怕想不到,五十余年后,他的曾孙邹永成,成为遭清廷通缉、参与策划武昌起义的“乱党”骨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