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总结报告 读者适合什么人看 [读者] (全文)

读者适合什么人看 [读者] (全文)

读者适合什么人看 [读者] 适时“去领导人”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3期封面故事《权力游戏》  如何面对资本是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创业企业到IPO甚至到企业上市之后,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力量。  然而,就像婚姻一样。

读者适合什么人看 [读者]

  适时“去领导人”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3期封面故事《权力游戏》  如何面对资本是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创业企业到IPO甚至到企业上市之后,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力量。
  然而,就像婚姻一样,允许另一个人进入你的生活,多多少少会打破一些你现在习惯的生活方式。有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找到了和资本平衡的好方法,懂得和资本沟通,利用资本的逐利特性,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大部分企业都会经过一个控制权的争夺。在法律上,美国上市公司已经能够通过复杂的法律条款实现经济利益权和投票权的分离,从而保护创业者在创业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与其说,雷士照明是创始人和资本在控制权上的博弈,我更愿意说这是传统的人治和公司制管理之间的冲突。创始人代表的是传统的人治管理,投资方代表的是现代公司制度。中国大量本土企业习惯于对经销商感情投入,在企业危机的时候,拼上自己的资金和信用以公司的名义去收购。这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公司法人的概念都是相悖的。
  在传统人治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快速成长,然而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必须要经过“去领导人”这个阶段去消除一个英雄式人物对企业的影响,必须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跨越领导人的生死健康,发展成一个百年老店。
  (曲月)
  下一个“董明珠”
  《中国企业家》第13期主角《萱明珠:依然故我》
  谁要是熟悉格力电器近期的变局,真该写本书就叫:格力的那些事儿,一准大卖。那些事儿,里边自然充满了新旧交替间大股东、小股东以及管理者的种种博弈与冲突。现在,信任市场竞争的小股东和投资者们,暂时赢得了“胜利”,大股东也表现出难得的“开明”。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就是接班朱江洪的董明珠足够强势,足够有能力,能够获得多方的支持。假设有一天,董明珠引退,而没有合适且足够强悍的接班人,同样的情形再次重演很难说结局如何。
  在从根本上解决产权问题之前,对格力来说,保持管理层的强势显得十分重要。58岁的董明珠还有不到10年的时间掌控这家公司,而对她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为这家企业的产权问题找到出路,至少为企业培养和找到一名让投资者放心的“接班人”。
  谁将是下一个“董明珠”?
  (刘晓)
  “裸泳”的宋卫平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3期一线《绿城求生》
  宋卫平成了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绿城背后的八卦现在是杭州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虽然绿城房产的品质是公认的,然而高价也是众所皆知的。很多杭州人现在回想如今近3万/平方米的杭州绿城·桂花城在1999年才3500元/平方米,叹道:唉,早知道当时……等等,当时还是买不起,那时工薪阶层收入一个月1000元都不到。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打工一族就算勒紧裤腰带买下了绿城的房子,也承受不起绿城的物业费。
  可以说绿城房产开始的卖点是以奢华来迎合当时第一代富人阶层。其房产特点通常是大户型、欧式装修,度假村式的园林。所谓“有的人会憎恨绿城,但有钱后都会爱上绿城”。也是从那时开始,房价开始节节高升。绿城可算押对了宝,享受了土地红利。
  不过如今市场暴涨已不在,房地产暴利的时代已结束。俗话说:“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听说宋卫平要从高端房转向建高品质的保障房,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管怎么样,现在的房价真的已经够高了。但还是有人以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却买了“楼倒倒”,难道只有所谓高端房才有品质保证吗?
  (李玉)
  整合者们的大生意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3期特写《这些年,我们一起追手机》
  AK47+小米,有人开玩笑说这个组合足以让善于苦中作战的我国军队去保卫钓鱼岛了。想象一下,如果周鸿祎的勇猛和雷军的善谋结合到一起,或许真的能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界改变些什么。但实际情况是,他们甚至需要专门的团队来对付对方。
  为什么他们都想做手机?换言之,做手机为了什么?整合!对,无论是周鸿祎还是雷军,他们都在争当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拨整合者,将硬件(最不值钱的部分)、软件以及内容整合到一起,通过自己庞大的流量(比如360庞大的用户数量)创造一个基于广告的、或者基于付费应用的盈利模式。你想,如果以后手机免费,你是否愿意为手机中你日常必需的应用付费呢?反正我愿意。这就是整合者们的大生意。
  (王静文)
  开辟新道路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3期一线《UC向前冲》
  这几年电脑上的浏览器换了好几种,从最初的微软IE,到火狐Firefox,到现在常用的Google家的Chrome,偶尔也用一下苹果的Safari,基本上用的都是国外厂商,主要因为国内厂商的浏览器没什么优势,界面华而不实,动不动还给您偷偷安装个插件。不过手机上的浏览器却恰恰相反,始终是国内自己开发的UC浏览器。省流量省钱的功能,UC的确做得不错。
  但是在2G时代省流量,如今在3G时代流量已经不是最大的约束,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网络带宽升级和资费的降低,UC原先的优势不复存在。3G和智能手机时代竞争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各有优势。
  如果UC还在拼纯浏览器的功能,没有其它高附加价值,前景并不乐观。而且在资源整合方面,UC似乎也缺乏有影响力和黏性的产品。
  都知道创业不容易,但是也许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硅谷创业企业似乎很少死抱一个产品,赚钱卖了,继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辟新的道路。或者冲到国外去,也许倒是一条出路。
  (金晴雯)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